外媒:馬斯克的"重拳",被小米YU 7打出來了

7月2日消息,據《連線》報道,三分鐘,20萬份訂單。小米的第二款電動汽車YU7一問世便創下驚人紀錄,將特斯拉Cybertruck一年半的銷量遠遠甩在身後。但這僅僅是開始,這款起價25.35萬元的SUV,已經將準星瞄向了特斯拉的全球銷冠——Model Y。

以下爲翻譯內容:

又一款中國電動汽車橫空出世,似乎準備對西方汽車製造商發起“降維打擊”。

這次的主角是小米,一家以智能手機聞名的中國科技企業。小米於2024年底發佈了對標保時捷Taycan的首款電動汽車SU7,備受粉絲追捧,以至於公司在短短几個月內三次上調銷售預期。

如今,小米再度發力,推出一款全新的電動SUV。YU7的外觀,彷彿是法拉利Purosangue與阿斯頓·馬丁DBX707的“混血兒”,兩者神韻的結合如此鮮明,以至於哪怕只是聽個大概描述,也能立刻心領神會。在各項指標上,YU7均符合2025年電動汽車的主流水準。

YU7系列共有三款車型,顯然借鑑了智能手機的命名方式。入門級的YU7標準版,單電機輸出功率235千瓦,零百加速時間5.88秒;還有性能更強、搭載雙電機的YU7 Pro版,再往上是頂配的YU7 Max版,508千瓦的峰值功率比保時捷純電Macan Turbo還要高出38千瓦,零百加速時間僅爲3.23秒,堪比超跑。

根據中國CLTC測試標準,YU7 Max版的續航里程爲760公里,而功率稍低的YU7標準版續航則高達834公里。小米聲稱,其800伏高壓電氣架構可在12分鐘內將車載電量從10%充至80%,15分鐘即可補充620公里的續航里程。

這些數據都令人印象深刻,但結合其在中國市場的定價,則更顯驚豔。YU7的起售價只有25.35萬元人民幣,約合3.5萬美元,這正是特斯拉2019年初第一代Model 3曾短暫達到的價格,之後又回升至4萬美元左右。YU7 Pro版和Max版的售價分別爲27.99萬元人民幣和32.99萬元人民幣,而特斯拉Model Y在中國的起售價爲26.35萬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特斯拉剛剛錯過了自己設定的“2025年上半年”平價車型投產期限。儘管叫停了所謂的Model 2計劃,但公司曾在今年年初表示:“包括更經濟車型在內的新車計劃仍將如期於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如今已是7月,遲遲未見動靜。

難怪當YU7上週開售時,國貨情結濃厚的中國買家會蜂擁至小米官網。開售僅三分鐘,預訂量就破20萬;開賣一小時,訂單更是達到28.9萬份。如果這些需要交5000元定金的預訂單全部成交,那其總量將超過整個英國汽車行業四個月的產量。這也輕鬆打破了小米首款電動汽車SU在去年在首日獲得的9萬份預訂單紀錄。

但是,正如馬斯克所言,預訂是一回事,交付可是另一回事。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對YU7驚人的預訂量持保留態度呢?或許可以,但小米已經有了令人信服的往績。小米自一年前SU7獲得幾乎同等數量的預訂後,已累計交付超過25萬輛SU7轎車。今年3月份公司表示,預計全年將交付35萬輛汽車,意味着新款YU7有望在SU7銷量基礎上貢獻至少10萬輛的新增銷量。受YU7火爆訂單的提振,小米股價也一路飆升。

相比之下,特斯拉Cybertruck在2019年首發36小時內宣稱收到146,000份預訂單,此後不久突破25萬;馬斯克更曾宣稱從2019年發佈至今,訂單已破百萬。然而,根據今年3月因車身膠水問題引發的一次召回所披露的數據,Cybertruck在14個月內的實際銷量不到5萬輛。

一百萬預訂單,四萬六千輛銷量——雖然這一轉化率與汽車行業2%到16%的平均水平大致相符,但這並不能證明Cybertruck的銷售表現有多出色,反而更加凸顯了小米汽車業務在起步階段的非凡成功。作爲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公司,小米18個月前纔開始正式下場造車,目前僅有SU7和YU7兩款車型,卻已經準備在國內外市場大展拳腳。

今年3月份,小米除公佈第四季度營收增長近50%外,還宣佈未來五年內在海外市場開設1萬家“小米之家”門店,幾乎是其在中國現有門店數量的兩倍。

這些實體店裡,小米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電視、電腦、家電、行李箱,乃至電動汽車,可謂一應俱全。儘管關稅問題讓小米暫緩了在美國市場的擴張計劃,但小米總裁盧偉冰仍對海外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並計劃在2027年開始出口整車。

至於小米如何追隨比亞迪、蔚來等中國汽車品牌進軍歐洲及其他市場,目前尚無詳細信息。小米最近一次向西方車企“叫板”是在今年6月底,當時一輛改裝版的SU7 Ultra在紐博格林北環賽道上創下了史上第三快的單圈成績。

這輛換上光頭胎並加裝賽用級防滾架的電動汽車,最高時速超過338公里,以6分22.091秒的成績完賽,比之前的最佳成績快了24秒,在賽道圈速總榜上僅排在保時捷919 Evo和大衆ID.R之後。

對於更關心智能手機互聯體驗的中國買家來說,這成績可能影響有限。然而,對於那些早已習慣梅賽德斯-AMG和保時捷這類性能品牌,把“紐博格林圈速”當作和輪轂尺寸、後備箱容積一樣的常規參數,來大談特談的歐洲消費者來說,這個成績的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新款YU7同樣主打高性價比:全系標配雙層隔音玻璃以及小米聲稱“業界領先”的車身密封性,據稱車外噪音水平“甚至優於百萬元級豪華車型”。

在智能互聯方面,小米自家“手機即車機”的澎湃OS操作系統爲車輛帶來了手機般的操作體驗,並且還可調控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智能門鎖和家庭安防攝像頭等其他小米家族產品。

用戶個人資料和音樂播放列表等相關內容都可通過雲端同步至電動汽車、手機和電腦等多個小米設備。如果用戶完全融入小米生態系統,那麼當他在手機日曆中添加會議日程後,電動汽車便會提前調節好座艙溫度,同時通知掃地機器人在其外出時打掃房間。小米生態系統還支持Pad 7S Pro平板電腦直接吸附在前排座椅的後方。

小米的“人·車·家”生態理念,在YU7上體現爲9個磁吸接口,可隨意裝配運動相機、無線手機充電器等設備,或紙巾盒、眼鏡盒等配件,甚至還有控制信息娛樂系統的實體按鍵,爲偏好物理按鍵而非觸控屏的駕駛員提供了一個巧妙的解決方案。

小米甚至提供了一款安裝在後視鏡上的4K雲臺相機,可實現移動視頻通話或遠程查看留在車內的寵物。

雖然小米力薦自家手機,但也沒有忽視iPhone用戶。YU7支持UWB無感解鎖和iOS控制中心快捷鍵,甚至能將iPhone的操作按鈕設爲鎖車/解鎖按鈕。

與所有特斯拉車型都不同的是,YU7也支持蘋果CarPlay,但並非佔據整個屏幕,而是作爲桌面小組件固定顯示,從而在16.1英寸的中控大屏上爲車輛自帶應用留足了空間。Apple Music也被集成到了小米自家操作系統中,並且還支持Apple Watch應用。

小米的駕駛輔助技術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公司宣稱YU7配備了激光雷達、算力高達700 TOPS(每秒萬億次運算)的英偉達Drive AGX Thor芯片、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儘管小米沿用了“自動駕駛”(Autopilot)這個術語,但並未將YU7稱爲自動駕駛汽車——尤其是在今年早些時候一輛SU7在據稱啓用ADAS系統的情況下發生致命事故後,小米在宣傳自動駕駛時,其態度明顯比特斯拉更爲謹慎。

早在2017年,當馬斯克發佈第二代特斯拉Roadster時,曾聲稱它將是對汽車行業的一記“重拳”。八年過去,Roadster仍然只是“畫餅”,Cybertruck銷量遠低預期,更平價的車型依然杳無音信。如今真正打出一記“重拳”的,竟是小米。(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