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丨美國關稅政策後果顯現:美經濟“在閃爍紅燈”,消費者負擔增加
中國網8月11日訊(記者 李智)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關稅行政令近期正式生效,對數十個貿易伙伴加徵關稅,直接衝擊全球貿易秩序,引發國際社會擔憂和國際輿論譴責。
法國國際廣播網指出,本輪關稅措施將美國平均進口關稅提高至20%,創下近百年來新高。包括瑞士、印度、巴西在內的美國貿易伙伴被加徵懲罰性關稅,加劇了美國與多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多國紛紛表態。瑞士聯邦委員會表示,這些關稅將“對瑞士出口導向型經濟構成實質壓力”,尤其是機械與製藥業將面臨嚴重衝擊。瑞士工業協會(Swissmem)形容其爲“恐怖場景”。巴西總統盧拉則明確表示,拒絕“被羞辱”,不會主動向特朗普致電求和,但承諾將通過內閣層級持續協商。印度總理莫迪強調,印度不會犧牲本國農民利益以換取讓步。
瑞士Lombard Odier宏觀策略師帕帕達基斯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場‘遊戲’還沒結束”。雖然部分國家通過協議降低了稅率,但整體貿易環境仍充滿不確定性,對經濟增長與通脹的潛在影響難以預測。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在其國內也掀起波瀾。儘管特朗普宣稱這些措施將使“數十億美元迴流美國”,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爲,關稅實質成本最終將由進口企業與消費者承擔。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萊因施告訴路透社,供應鏈會因關稅政策進行部分重組,產業鏈會出現新的平衡。價格會上漲。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稱,根據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算,這些關稅將導致美國每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高達2400美元左右。服裝與鞋類價格短期內可能分別上漲38%與40%。此外,汽車、藥品、電子零件等商品亦受波及,企業成本飆升,對工人薪資與就業市場構成壓力。
“更高的關稅價格降低了工人的實際工資。”美國經濟策略公司執行長席維亞告訴美聯社,自特朗普政府4月首次推出關稅政策以來,美國招聘開始停滯,膨脹壓力上升,主要市場的房價開始下降。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有跡象顯示,這些關稅可能正在推高美國的消費價格。美國銷售的服裝和鞋類產品大多在其他國家制造。特朗普雖在關稅上有所退讓,但進口商品稅收仍大幅提高。這給美國主要百貨公司帶來壓力,部分公司表示將提價。耶魯預算實驗室預計,服裝價格短期內整體將激增37%。
美國的咖啡幾乎全依賴進口,來自巴西的咖啡面臨50%的關稅,越南咖啡可能面臨20%的關稅。此外,對歐盟產品徵收15%的關稅,意味着來自意大利等國的橄欖油價格可能上漲。特朗普政府對墨西哥提高關稅,雖有豁免,但耶魯預算實驗室估計食品價格短期內仍將上漲3.4%。
特朗普政府還熱衷於對進口車輛徵稅,希望提高外國製造汽車的價格能夠促進美國公司的發展。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對進口乘用車和零部件徵收25%的關稅,迄今爲止,關稅雖然未導致汽車價格急劇上升。考克斯汽車公司執行分析師艾琳·基汀表示,這是因爲汽車企業“承擔了更多(關稅)負擔,而沒有將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隨着成本不斷增加,這種做法能維持多久尚不清楚。
今年年初,特朗普政府對鋼鐵和鋁材加徵關稅,美國鋼鐵價格上漲。對銅材徵收50%的關稅8月1日開始實施。特朗普還威脅要對木材徵收關稅。這三種都是建造房屋所使用的關鍵材料。美國全國住宅建築商協會(NAHB)警告,這些措施可能會增加建造房屋的成本,也會阻礙開發商建造新房屋。消費者最終將承受更高房價爲關稅買單。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向BBC分析,美國經濟“在閃爍紅燈”。通脹壓力已顯現。6月CPI同比上漲2.7%,創2023年2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同時,美國就業市場出現疲態。7月公佈的失業率從4.1%升至4.2%。特朗普對該數據大爲不滿,下令解僱美國勞工統計局局長埃麗卡·麥肯塔弗,並指控其“出於政治目的操縱就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