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 與美貿易協議 引發臺幣狂升

央行總裁楊金龍5日否認以臺幣升值作爲對美談判籌碼。圖爲中央銀行標誌。(本報資料照片)

新臺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臺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即與美國貿易協議可能涉及匯率重新調整有關。韓銀總裁李昌鏞6日證實此點,他說,美國對亞洲各國的壓力,正是此波包括韓圓在內的亞洲貨幣持續升值原因之一。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5日一度升至29.59,創2022年以來新高,6日走勢回穩,但這幾天強勁表現已觸發區域貨幣全面反彈。澳元、韓圓盤旋於5個月來高點,日圓也上漲至143.9,離岸人民幣則結束近半月跌勢回升。美元6日持續弱勢,美元指數暫報99.6,較前日下行0.3%。

臺美首輪磋商 可能涉及匯率調整

彭博指出,新臺幣衍生品市場出現20年來最深倒掛,臺幣與一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NDF)價差擴大至近3000點,顯示市場對新臺幣後市強烈看多,並引發出口商與保險資金大舉拋售美元。

臺美首輪實體磋商1日於華府落幕。儘管雙方未公佈內容,但市場普遍認爲可能涉及匯率調整機制。

不少業界人士皆作類似推測,即升值系出於央行默許及美國壓力。澳洲激石集團(Pepperstone)研究部負責人魏斯頓(Chris Weston)向路透表示,近日匯市動盪反映出亞洲多國可能默許貨幣升值,作爲與美國談判的策略。

《海峽時報》報導,傑富瑞(Jefferies LLC)全球外匯主管貝克特(Brad Bechtel)認爲,臺幣上漲預示美國即將和亞洲地區達成貨幣協議,從而導致亞洲貨幣集體走強。

賴總統、央行 否認把升值當籌碼

賴清德總統與央行總裁楊金龍5日皆否認以臺幣升值作爲對美談判的籌碼,並否認在美國壓力下推高臺幣。

賴清德說,臺幣升值主因是外資匯入買超臺股及臺幣升值預期心理。臺灣雖因貿易逆差入列美國匯率觀察名單,但造成逆差的原因與匯率無關,談判自然也不會提及匯率議題,警告有心人士切勿散播不實訊息。楊金龍也說,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臺幣升值。此外,由於時空背景差異,1980年代干預匯率的廣場協議今日已不可能重演。

然而,韓國卻承認美方施壓。韓銀總裁李昌鏞出席亞銀年會期間表示,韓圓等亞洲貨幣接連升值,原因之一正是「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另一部分則來自中美可能重啓談判的預期。

李昌鏞坦言,難以掌握美方究竟是期望強勢或弱勢美元,現在判斷匯率是否觸底爲時過早,但長遠而言,匯率難以透過人爲因素隨意改變。韓國4月時已同意將匯率納入關稅談判範圍。他也強調,韓銀將持續寬鬆貨幣政策,以穩定國內經濟。

亞幣集體走強 將帶來資產重配置

若美國與亞洲主要經濟體達成涉及匯率機制的協議,可能帶來新一輪資產配置與匯率重估。《華爾街日報》指出,臺灣長年對美貿易順差龐大,坐擁美元資產規模驚人,僅壽險業者就持有超過7000億美元外國債券,且以美債佔大宗。一旦美元貶值或資產價值下跌,臺灣業者將承受損失,進而可能調整投資佈局。

文中警告,若海外投資人開始分散對美債的持倉,將提高美國境內融資成本。包括蘋果與輝瑞等美企都曾向臺灣發行美元債券,外資退場可能直接影響其籌資條件。哥倫比亞大學講師楊格(Joshua Younger)撰文稱,與臺灣資金動向相關的市場波動甚至可影響美國房貸利率。新臺幣匯率的劇烈變動,不僅反映臺灣經濟對全球政經局勢的敏感,更是對美國貿易與貨幣政策可能外溢效應的一次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