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超出預期!」陸上半年GDP增速5.3% 調整外貿策略主因之一
▲中國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GDP增速達到5.3%。(圖/CFP)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中國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GDP增速達到5.3%。多家陸媒也引述多家權威外媒分析「超出預期」來形容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速,高於多數經濟學家原先預期,促使包括野村控股、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
陸媒《新浪財經》整理多家國際媒體評論發現,外媒普遍使用「超出預期」形容中國上半年表現。包括《彭博社》、《CNBC》、《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均指出,儘管中美貿易爭端仍存、外部壓力持續升溫,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回升向好。
《CNBC》指出,中國第二季度經濟依然強勁,爲實現全年5%增長目標提供有力支撐。保銀資產管理公司分析認爲,連續兩個季度的超預期表現,使中國具備更充足的政策空間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增長動力從何而來?多家外媒分析,今年上半年,中國製造業的表現尤其亮眼。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有力推動經濟。《BBC》表示,對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加。此外,包括交通、金融和技術等領域在內的服務業也取得良好增長。
《金融時報》引用專家觀點指出,高科技與先進製造業正成爲中國工業升級的領頭羊,機器人、新能源車與裝備製造業等領域的成長速度尤爲顯著。
今年上半年,美政府推出的高額關稅和不斷變換的貿易政策,給全球經貿體系造成衝擊。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進出口規模仍站穩20萬億元臺階,並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分析師原本預計關稅造成的影響會更大,但中國經濟依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BBC》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經濟學家分析說。
▲中國外貿大幅轉向東盟、非洲,對歐盟也穩定增長,抵銷對美出口下降影響。(圖/CFP)
《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工廠的生產線保持高速運轉,2025年前六個月出口同比增長5.9%。這一結果好於預期,凸顯出在10年來中美貿易爭端不斷的情況下,中國製造業和出口行業的實力和彈性。
多數美媒與指出,通過對出口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製造商能夠避免出口全面下滑的原因,即使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也是中國製造商品的最大單一目的地,但上半年中國對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都達到兩位數,對歐盟出口也穩定增長,相互抵銷對美出口下降的影響。
經濟學人智庫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分析稱,儘管貿易戰拖累了市場情緒,但並沒有像投資者最初擔心的那樣對中國經濟表現造成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