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爆臺灣賽鴿黑幕「鴿子綁票、搭高鐵作弊」 黑市賭金上百億

臺灣賽鴿處於灰色地帶,衍生許多非法行爲,鴿主希望當局有所作爲。路透社

賽鴿運動在全球廣受歡迎,已有數百年曆史,但英國「衛報」指出,很少有哪裡能像臺灣這般詭譎離奇—賭注極高,有些鴿主爲了贏得比賽,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根據衛報的報導,有人綁架對手賽鴿,再勒索贖金;據傳也有人偷帶鴿子上高鐵,讓牠們先一步抵達終點。甚至有人故意讓鴿子餓着肚子,以便比賽當天飛得更快。這就是臺灣賽鴿的快狠準世界。

衛報訪問到中華民國賽鴿協會和地方賽鴿會理事長吳宗銘。受訪這天,吳宗銘的辦公桌上放着一個鴿子造型菸灰缸,電腦裡還在挖「Pigeoncoin」加密貨幣。樓下停着他特地爲了鷗翼車門而買的特斯拉。

吳宗銘是主張改革的一員,希望藉由規範解決賽事中的黑暗面,讓守規矩的參賽者能更乾淨、安全地比賽。

臺灣賽鴿源自日據時期,後來成爲鄉村勞工階層的消遣,如今規模在舉世名列前茅,約有20萬名鴿友與無數投資人,分屬80個區域社團,每年賽鴿數量上看百萬羽。雖然參與族羣大致不變,但已發展成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產業,單季官方獎金可高達臺幣3,000萬元,卻始終處於法律灰色地帶。

吳表示:「如果非法,那就請政府立刻取締;但若是合法,難道不該有相應政策來支持我們?」

光怪陸離操作層出不窮

低度規範加上大量資金,催生出各種離譜手法,包括搭高鐵運送賽鴿,以及吳所說的常見伎倆──複製晶片,讓另一隻「秘密」鴿子提前抵達終點。

若有明確標準,許多手法可能都會遭禁,例如使用禁藥,或將賽鴿與伴侶分開以加快歸巢速度。甚至有人會把鴿子的伴侶放進另一隻鴿子籠裡,激起嫉妒心,好讓賽鴿飛得更拼命。

吳表示:「在臺灣經營賽鴿會很辛苦,作弊太多了。我聽過各種花樣。」他表態願意與動保團體、政府合作,建立「更健康的賽鴿方式」,擺脫灰色地帶。但政府卻讓他們「卡在原地」。

官方認爲賽鴿涉案太多。除了作弊、綁票,還傳出與幫派掛鉤、虐待動物,以及數以十億計的黑市賭注,遠超過官方獎金池。警方曾多次突襲地方社團,查獲非法賭盤,官員遭逮捕入獄,並沒收上億資金。

內政部告訴「衛報」:「賭博犯罪一直是重點查緝對象。」農業部則稱,非法賭博是業界的「主要收入來源」。

吳強調,他的協會沒有違法,並辯稱非官方獎金並不構成賭博,「我們這是比賽獎金,不是賭博。政府從未明確表態」。

賽鴿死亡率極高

爲打擊作弊,賽鴿界在1990年代末期把所有比賽移到外海,讓數萬只鴿子從貨櫃船起飛,飛越大海返家。但動保團體批評此舉,指數量龐大的鴿子葬身海上,無論天氣惡劣比賽照常舉行,某些比賽死亡率甚至高達98%。

動保團體指控鴿子遭虐待,失去利用價值便被棄置。有些團體主張全面禁止。不過臺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承認,「這種文化深植於臺灣社會」,因此呼籲先禁海上賽,並加強調查非法行爲。

吳對虐待與盜竊的指控表示:「我們也痛恨那種行爲。我希望能加以解決。我想告訴動保團體,如果我們回到陸地比賽,減少鴿子傷亡,我完全支持。」

鴿友則說,死亡率被誤算,很多其實只是晚歸。賽季結束後,吳的協會能登記約六成鴿子返家。改善動物福利,也是推動規範化的重要理由。

鴿友黃乃順(音譯)表示:「只要比賽能保持公平乾淨,不作弊、不涉黑,就不一定要靠海上賽。」他痛批犯罪與缺乏規範對賽鴿的衝擊。他曾多次付贖金贖回愛鴿,也對缺乏退役鴿子處理標準感到無奈。「只要有比賽,就一定有人鑽漏洞。」

報酬優渥

夏季南部賽季的最後一週,吳在倉庫監督賽前檢錄。大雨中仍充滿熱鬧氛圍,年長男性絡繹不絕,提着鴿籠來報到。裁判掃描晶片、用紫外光檢查鴿翼隱藏標記,隨後將鴿子與主人分離,嚴格看管,再統一裝船送往外海。

最終是81號鴿奪下賽季冠軍,鴿主抱回臺幣120萬元官方獎金,來自總獎金池臺幣600萬元。不過協會公開的資料顯示,該名鴿主還在148億元的非官方獎金池中,額外贏得百萬。其他縣市已有鴿友因賭金被定罪,但在吳宗銘的根據地屏東,尚未有任何取締紀錄。

鴿友否認參與非法行爲。他們強調,並非爲了獎金,而是追求比賽的刺激與付出後的收穫。農業部表示,若要讓賽鴿合法化,需有新法規、主管機關、業界自律,以及杜絕非法賭博。然而,眼下幾乎看不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