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軍匿蹤戰機」怎被殲-16發現的?退將揭密捕捉過程

共軍殲-16戰機。(示意圖,新華社)

大陸《央視新聞》近日在一則關於殲-16戰鬥機部隊的報導中,罕見公開共軍殲-16戰機與「外軍匿蹤戰機」近距離對峙並將其驅離的過程,軍事專家普遍認爲,《央視》所指的外機極可能是美軍F-35匿蹤戰機。對此,戰機飛行員出身的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也解析當時共軍戰機發現美軍匿蹤戰機的可能過程。

根據《央視》軍事專題《必勝》報導,殲-16戰機在任務中一度採取倒飛「座艙蓋對座艙蓋」的高難度動作,與對方距離最近僅10至15公尺,過程中還同時鎖定2架外軍隱形戰機,這是大陸官媒首次公開這類激烈空中對峙細節。

張延廷今(5)日在政論節目《中天辣晚報》表示,殲-16機上配備的有源相控陣列雷達電力、搜索範圍有限,要偵測到美軍匿蹤戰機會有一定難度,所以當時應是地面的共軍強波雷達先偵測到美軍戰機,再將訊號透過數據鏈傳到殲-16戰機上。

再來,張延廷分析另一種可能,當時殲-16戰機配備了紅外線追蹤莢艙和前視紅外線系統,其中前者偵測方向面朝戰機側面,當時可能捕捉到美軍匿蹤戰機發動機散發出的熱源,「沒有紅外線感應訊號,但是看到熱源訊號」。後者偵測方向則是戰機正前方,所以可以偵測到迎面而來的目標,而在美軍匿蹤戰機信號被捕捉到後,共軍飛行員接着就可以進行「目視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