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美軍調整太平洋布局 戰略靈活轉爲連續登島

▲美軍航艦。(圖/路透)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報導,隨着美中競爭加劇與臺海情勢升溫,五角大廈正在重新調整其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考慮將太平洋戰區的軍力運作從「戰略靈活」轉變爲類似二戰時期的「連續登島」(Island-hopping)戰略。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對此並不焦慮,據傳他認爲中國在其第二任總統任期內不會對臺灣動武。

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已向內部發布指引,強調中國是美國當前「唯一成長中的主要威脅」,並將「嚇阻中國奪取臺灣」列爲首要任務。這項指引內容與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2022年提出的「2025計劃」(Project 2025)高度一致,顯示川普政府部分內部已進一步朝鷹派方向調整戰略。

所謂的「連續登島」戰略取材自美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戰術,意在控制關鍵島嶼,逐步逼近戰略目標。在現代語境下,這項戰略重心將轉向於臺海爆發衝突後,美軍如何迅速控制第一與第二島鏈,以制衡解放軍擴張。

儘管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與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Ronald Clark)近期均對中國在2027年可能侵臺提出警告,並強調中方可能正在依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建軍百年」時程進行準備,但川普本人對此威脅顯得相對淡定。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曾表示,川普認爲習近平在其任期內不會出手,顯示他對中國發動攻擊的可能性並不擔憂。報導也指出,儘管五角大廈正積極準備調整區域戰略結構,但川普對亞太事務整體表現出興趣不高,不僅屢次忽視臺灣重要性,甚至多次對盟邦施壓、要求負擔更多軍事支出,被視爲對同盟關係的削弱。

報導同時指出,川普政府在印太戰略上的不一致,也引發亞太各國對華府立場的不滿,儘管各國政府在外交層面仍持續與美方合作,但民間輿論逐漸對川普式的外交態度產生警戒。專家認爲,若亞太盟友信心動搖,將對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造成不利影響,並進一步削弱其抗衡中國的集體安全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