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務刊文:兩岸避戰須有非正式溝通管道
美國國防大學資深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以「臺灣海峽最大的危險」爲題在外交事務上撰文,指中國有可能評估風險選擇向臺灣開戰,也可能因爲臺灣跨過政治紅線而開戰,不過他認爲,臺海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原因是意外和誤判導致情況失控。圖/翻攝外交事務網站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12日刊文指出,臺海很有可能因爲意外或誤判而引發戰爭,呼籲兩岸必須持續維持非正式的溝通管道來避免危機發生;文章也呼籲美臺必須增加對話,制定危機事件爆發時的策略。
美國國防大學資深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以「臺灣海峽最大的危險」爲題在外交事務上撰文,指中國有可能評估風險選擇向臺灣開戰,也可能因爲臺灣跨過政治紅線而開戰,不過他認爲,臺海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原因是意外和誤判導致情況失控。
文章內容指出,由於兩岸軍事部署非常接近,且兩岸各自的政治動態,讓雙方都很難做出退讓,意外或誤判發生的風險高於世界其他地區,有可能從小型的衝突升級爲大規模的戰爭。
文章指出,不同於其他臺海可能開戰的原因,分別可以透過嚇阻策略或防止臺灣追求法理上的獨立來加以避免,美中臺很難消除意外開戰的風險。
文章呼籲兩岸應該持續保持非正式的溝通管道,而美臺應該增加對話,討論如何在危機發生的時刻做決定,並保持美國戰略模糊的策略,對來自中國的潛在侵略增加應對的彈性和空間;中國方面也應該在軍事上有所剋制,約束任何可能導致進一步衝突的激進策略。
文章表示,意外爆發的戰爭是突然且難以預測的,經常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在事前就需要有小心的計劃,才得以防範於未然。
文章也說明,假如意外真的發生,兩岸很難找到解方,一來沒有任何中國領導人希望因爲撤退而丟臉,同時也可能讓國內民衆失望,二來臺灣雖然軍力較弱,但臺灣政府如果輕易選擇退讓,同樣必須付出政治代價。
另外,文章也認爲,美國選擇介入有可能擴大沖突爆發的可能性,如果北京判斷要迎戰美國,恐導致情勢升級。
文章說,中國和臺灣之間需要某種程度的溝通,以避免危機發生,也爲雙方找到可以接受、不會丟臉的解方;雖然中國官方不願與賴政府直接對話,但兩岸還是有建立非正式管道的空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