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爲“賽博武漢”打call,背後有蘿蔔快跑
“中國遊”在全球掀起的熱潮仍在持續。
在7月9日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新聞發言人林劍秀了一把中國的科技實力:有深圳“硬核”的無人機外賣服務,也有“賽博武漢”充滿科技感的光谷空軌和無人駕駛出租車。
最近,“中國遊”相關話題受到媒體持續關注,這已經是本月以來,外交部第二次迴應“中國遊”火熱的現象。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入境的外國遊客數量,已經超越2023年全年。
越來越多外國遊客遊覽範圍,已經不僅僅侷限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武漢、西安等中國腹地也成爲他們探索發現的目的地。
1
“中國遊”的火熱,不僅出現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而是實實在在的火。
官媒《經濟日報》最近驚歎:“中國遊”的外國人多起來了。
還有媒體形容,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大都市的街頭,到河南、黑龍江的景區,再到張家界、西安、拉薩……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每一個山旮沓,都能挖出幾個金髮碧眼、黑膚白牙的“歪果仁”。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享受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的54國遊客入境中國旅遊訂單增長28%。上半年,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超1.6倍。
還有數據顯示,1月至6月,海關部門共查驗出入境人員2.87億人次,同比增長70.9%,其中外國人2922萬人次。
“中國遊”爲什麼突然火了?
最直接的原因是外國人來中國方便了,用外交部的話說:
目前,我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38個對外開放口岸,對54個國家人員實施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而且免籤的範圍還在擴大。
不僅政策放開了,有關部門針對外國人的各種服務也及時跟上了:
外國遊客用移動支付不方便,央行等金融主管部門連續發文解決;
外國遊客覺得交流不方便,各地紛紛推出英文導遊服務;
外國遊客覺得住宿有困難,旅遊部門及時想辦法,現在上海超過97%的三星級以上的酒店能夠接待外國遊客,北京、廣州等城市這一比例超過80%,就連杭州、武漢、西安等新興一線城市,這一比例也達到了40%-60%之間。
大尺度的開放政策和無微不至的服務,讓來過中國的外國遊客驚呼:“China is NOT What I Expected(中國並非我想得那樣)”。
2
外國人不僅是遊客,每個人都是一臺移動的攝像機,記錄着真實的中國,讓上海街頭的家常美食,“賽博武漢”的無人駕汽車一時名揚海外。
有網友說,中國越開放,就會有更多的“中國魅力”被展現在海外,相應的,那些“抹黑中國”、“濾鏡中國”的事情就少了。
外國遊客鏡頭裡的中國立體豐富,既有廣場舞,夜市裡的美食,也有酒店裡的智慧服務機器人、無人機送快遞等等。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無人駕駛震驚外國人”等相關視頻越來越多,有英國籍博主在武漢沉浸式體驗了“蘿蔔快跑”無人駕駛汽車的視頻,全網獲得上百萬次播放。
“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成爲武漢“好City啊~”的具體顯現。“打無人車,逛大武漢”已經成爲武漢獨特的人文景觀。
武漢的無人駕駛汽車,實際上就是蘿蔔快跑,這種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高科技”,早已成爲武漢人的生活日常。
數據顯示,自2022年8月落地至今,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帶着武漢市民去過153家醫院、200多座大小商場和500多個居民區。
目前北京、深圳、上海、江蘇、杭州等多省市都在試點無人駕駛,但武漢無疑是走在了前列,所以才接住了“賽博武漢”這波潑天富貴。
2019年9月22日,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當天百度等就拿到全球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彼時,“商用”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還是一片空白。
2022年9月,武漢與重慶率先發布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向百度發放全國首批無人化示範運營資格,併發布前所未有的“三個允許”——允許車內無安全員、開上社會道路、開展商業化服務。
1年半後,全無人“蘿蔔快跑”的數量加到300臺。目前,“蘿蔔快跑”已在武漢投放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
今年12月13日,武漢市經信局的資料顯示:武漢已成爲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運營服務區。
可見,已經成爲“全球自動駕駛第一城”的武漢,憑藉着“無人駕駛汽車”出圈,並被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打call,並非意外。
3
“自動駕駛汽車”爆火背後,反映出外國遊客正在被中國新的、炫酷的科技體驗所吸引,這也是中國這些年不遺餘力的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戰略結出的碩果。
早在2015年,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就被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無人駕駛被列爲汽車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武漢爲例,在傳統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和升級的當口,自動駕駛作爲新質生產力,爲武漢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了助力和支撐。
《湖北日報》在6月1日一篇題爲“武漢加速跑向全球自動駕駛第一城”的報道中,引述一位市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的留言稱,無人駕駛不僅體驗好、駕駛平穩安全、24小時自動駕駛服務方便市民出行,而且對提升武漢城市形象,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也有重要意義……希望相關部門在司機中加大無人駕駛正面宣傳力度,包容並支持新技術的發展。
自動駕駛,不僅帶來了汽車和出行領域的重大變革,讓國內市民和外國遊客體驗到了別樣的乘車體驗,也催生了很多新職業,除了研發生產環節的就業機會,還有包括安全員、監督員、調度員、採圖員、數據標註師等新興職業。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自動駕駛產業招聘的職位數是2020年的兩倍;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測算,未來5年,全球企業預計創造約69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與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有關的工作需求漲幅明顯。
不過,最近也有一些“人工智能是不是要替代人類?”“無人駕駛是否搶了出租車和網約車司機的飯碗?”的爭論。
作爲最有發言權的武漢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迴應稱,“武漢市出租汽車行業比較穩定,網上謠言比較多”。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鬆最近表示:自動駕駛是全新業態,其應用場景還有諸多想象空間,甚至汽車租賃等場景可能比網約車場景更廣大,還遠未到能對當前就業市場產生衝擊的時刻。
4
作爲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前沿領域競爭的集大成者,自動駕駛已經成爲全球科技競爭的最前沿戰場。
外交部之所以爲“賽博武漢”的光谷空軌和無人駕駛出租車打call,就是因爲我們在這方面有拿得出手的硬核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網上出現大量海外博主曬乘車體驗視頻並給出好評,這股風甚至還刮到了馬斯克耳邊,甚至有博主體驗了蘿蔔快跑之後跑去催促馬斯克,稱特斯拉Robotaxi計劃要趕緊提速了。
7月9日,韓國中央日報發表《中國科技的反擊,韓國自動駕駛經驗是中國的1%》的文章,稱“發展自動駕駛是社會共識,面對中國的自動駕駛速度挑戰,韓國(像電動汽車一樣)再次處於下風”。
事實上,在自動駕駛技術和應用方面,業界普遍認爲,美國看Waymo(谷歌旗下),中國看蘿蔔快跑。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計劃於8月發佈高等級自動駕駛的Robotaxi產品,並推動其FSD入華。
隨着鮎魚特斯拉的加入,中美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也日漸白熱化。但在技術層面,蘿蔔快跑有信心和實力與Waymo、特斯拉等企業全面比拼。
百度自2013年開始研發自動駕駛,十年來一直堅持壓強式的、馬拉松式的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累計投入超1500億,積累了超過1億公里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安全測試里程,擁有超過5000項自動駕駛專利,其中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數量全球第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美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不僅包括技術競爭,比拼的也是政策創新,以及政府支持企業的決心。
2024年初,Waymo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擴展到洛杉磯等地過程中,也伴隨着少數人的質疑,擔心會減少就業機會。但美國車輛管理局(DMV)、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等給予了充分支持。
當前是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窗口期,機會稍縱即逝。全社會應理性看待自動駕駛發展中出現的質疑,站在產業技術進步、國際競爭、長期發展等視角看待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