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兌換損失準備上看兆元 但央行沒在怕原因曝光
中央銀行。路透社
中央銀行6日公佈,4月外匯存底金額爲5,828.32億美元,月增48.1億美元,增加主因有三,包括投資運用收益入帳、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以及央行爲減緩新臺幣升幅進場買匯;對於新臺幣匯率在5月初連兩天升值近2元,外匯局局長蔡烱民坦言,光是這兩天,外匯存底兌換損失準備便上看兆元,但不會影響央行的損益、淨值與繳庫盈餘。
5月初新臺幣匯率連兩天升值近2元,蔡烱民今日表示,以外匯存底5,800億美元估算,新臺幣兌美元匯率每升值1元,大約會產生新臺幣5,800億元的匯兌損失準備;而兩天以累計升值2元估算,外幣兌換損失準備破兆元。
不過,在新臺幣匯率升抵27字頭時,央行也曾有過匯損準備破兆元的情況,先前新臺幣匯率貶至33元以下,央行帳上也有超過兆元的匯兌利益準備,目前應該還是維持正數。
央行公佈,包含盈餘匯出在內,外資4月累計淨匯出46億美元;統計至4月底,外資持有股票、債券等新臺幣資產合計爲7,219億美元,較前一個月增加130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比重124%,月增1個百分點。
對於外媒報導,央行外匯存底可能出現匯兌損失2兆元,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央行過去也曾出現匯兌損失與匯兌利益均破兆元的情況,但目行帳面仍維持獲利狀態。
蔡烱民補充說,央行持有的外匯部位,不論是匯兌損失或利益,都不會反應在損益表上,而是會用準備項目,列計在資產負債表上,不會影響央行每月或每年的損益,美國聯準會也是如此。
5月初以來,新臺幣匯率瘋狂升值,央行也連接進場買匯調節,蔡烱民表示,央行進場買匯,確實會使外匯存底餘額增加,但還要觀察主要貨幣5月對美元的升貶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