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外洩引起爆炸 馬公輪沉沒造成11死、1人失蹤
馬公輪爆炸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4/02/29 李中弟攝影)
一艘澎湖航業公司所有的馬公輪,1984年2月28日晚9時駛抵馬公港第一號碼頭卸貨時,由於經過長途航行,船身在海上運送搖晃造成瓦斯外溢,在卸貨時遇火源而發生爆炸,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蹤、16人輕重傷的慘案爆炸後,輪上貨物幾乎全毀,船艙大量進水最後沉沒於馬公港,澎湖地區1980年代最嚴重的海上運輸災難。
【推薦閱讀】 星火引爆油泥!人間煉獄三天三夜|1986年大仁宮廢船爆炸 煤礦開採史的轉捩點 臺灣戰後最嚴重的礦災|1984年的煤山煤礦礦災
馬公輪當時裝載瓦斯鋼瓶220支以及300多件一般雜貨,自高雄開航,在經過一夜風浪之後停靠泊馬公港一號碼頭,近9時許20多名卸貨工人上船開始卸貨,當1名船員掀開貨艙後部艙蓋時,突然發生爆炸起火,並且發生連續數響爆炸,馬公港附近商店、住宅門窗也因震波強大,玻璃均被震碎,聲響則傳遍馬公鎮,首當其衝的卸貨工人和船員,被爆炸力拋到十公尺高處再摔落下來,當場燒死四人,情況慘不忍睹。
經縣警局緊急派出消防車,海軍亦出動船艦及消防車滅火,經2個多小時控制火勢,但馬公輪上貨物幾乎全毀,加上船艙大量進水最後沉沒於馬公港,當初爆炸原因有多種說法,一是液態瓦斯鋼筒漏氣引發,另一是鍋爐爆炸,事後經調查應系放置於密閉貨倉中的瓦斯鋼瓶因航行震動,致開關鬆脫,瓦斯溢出,加上外來火源,遂發生爆炸起火。
沉沒於馬公港中的馬公輪在1984年10月經3次打撈才浮出水面,並由海軍艦艇拖往高雄解體,翌年1月澎湖地方法院依過失殺人罪處馬公輪船長、大副、理貨員各徒刑2年6個月。
馬公輪爆炸案凸顯出當時臺灣沿海貨運安全與危險物品運輸管理的嚴重缺失,此後港口主管機關加強了液化瓦斯及易燃物運輸之檢驗與卸貨安全規範,也促使澎湖港區建立更完善的消防與危險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