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 現代化軍艦必要裝備

大陸蘭州級防空驅逐艦垂直髮射系統發射導彈。(攝影中心摘自網站)

美國巡洋艦「考本斯」號,以艦艏、艦艉垂直髮射系統發射標準二型飛彈。(考本斯號官網)

在經過升級後,承德軍艦成爲中華民國海軍第一艘具有垂直髮射系統(VLS)的軍艦,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成就,因爲VLS對於現代軍艦來說太重要了。

在二戰結束以後,隨着雷達系統與觀測瞄準裝置的進步,射速緩慢、射程有限的大口徑艦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更精準、射程也也更長的導向飛彈,軍艦也從「浮動的砲臺」變成了「浮動的飛彈發射平臺」。

如何把飛彈整合到軍艦上?各種方法都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安裝在甲板上,比如美國軍艦大多數會配備魚叉飛彈發射器,以兩組4連裝的型式,固定在甲板的某一部位;中華民國海軍的成功級艦,其雄2飛彈、雄3飛彈也是用相似的方法安裝。附帶一提,這種甲板上裝飛彈發射器的辦法,最壯觀的當屬俄羅斯海軍的莫斯科級巡洋艦(舊稱「光榮級」巡洋艦),在該艦的兩側總共安裝了16枚 P-500反艦飛彈,相當的壯觀。

然而,這種固定角度的飛彈發射器都有指向的問題,莫斯科級的P-500飛彈全部都固定朝向前方,面對前方的敵艦當然可以直接開火,但是如果敵艦在側方,那麼莫斯科級就先轉彎90度,朝向敵艦才能開火,就顯得特別不方便。

另外,這些甲板上的飛彈還會造成軍艦重心的上移,也就是俗稱的「頭重腳輕」,進而影響軍艦的航行穩定性。據海軍服役官兵的說法,受到雄二飛彈發射器的影響,成功級軍艦的重心就美軍派裡級來的偏高,而在增加雄三飛彈發射器之後,航行的搖晃程度就更加明顯了。

最後,甲板上的飛彈也會造成額外的雷達雜波,對於軍艦的隱身也相當不利。

因此,利用垂直髮射系統,把飛彈埋在甲板之下,就成爲最理想的解決方案,飛彈垂直出膛以後,立即轉向飛往目標區域,對各種方向的威脅反應時間都相同,大幅縮短了反應時間。

美國海軍首款實用型垂直髮射器的軍艦,是提康德洛加級神盾巡洋艦的6號艦:碉堡山號,相比於前5艘採用發射臂的早期神盾艦,大約8~10秒發射1枚飛彈的效率,碉堡山號僅需1~2秒就能使飛彈出膛飛向目標,而且可以同時發射3枚,是個大躍進式的升級,也成爲新一代軍艦的性能標準。

中科院也在上世紀90年代研發海軍垂直髮射系統,並且以天劍2型飛彈爲基礎,進行海軍版本的改造,只是當時選定的發展方向,是「冷發射」裝置,也就是發射箱裡貯有高壓氣體,飛彈發射時,氣體先將飛彈推出,大約幾秒後再點燃飛彈引擎。這種模式在俄羅斯較爲常見,好處是發射器的材料不需要耐高溝,不需要排焰溝,網路上有流傳天劍2型透過冷發射系統試射的畫面,顯然研發已接近成熟。然而,海軍顯然不喜歡冷發射方案,而是希望類似美國的「熱發射」系統,使得研發工作必須打掉重練,白白浪費時間。

既然冷發熱系統不受接受,中科院只能另起爐竈,向美國購置數套美製MK41系統,以逆向工程的方式自行研究。據不完全的統計,中科院應該有不只一組的MK41,並且曾經在高速公路上被民衆所拍攝到,只是中科院對一切的傳聞都不做解釋,僅說「本院援例不予評論及說明。」

無論如何,海軍獲得實用化的垂髮系統,絕對是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海軍康定級軍艦作戰實力的大幅提升,當然也可能推廣到其他的現役軍艦(比如成功級或是基隆級),甚至「震海計劃」的6000噸級新一代國造軍艦,也必然因此受惠。 (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