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財報強勁:外賣業務增速超網約車,200億美元回購彰顯信心,華爾街看好其多元化及自動駕駛戰略
Uber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以超出預期的營收和一項重磅股票回購計劃,向市場傳遞了強勁的增長信號。然而,在亮眼數據背後,兩大核心業務出現分化:出行業務增速放緩,而外賣業務加速增長,成爲新的引擎。摩根大通和美銀美林等投行認爲,這種結構性變化,疊加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平臺化”佈局,正共同塑造Uber未來的增長輪廓。
財報數據顯示,Uber第二季度實現營收1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出分析師預期的124.6億美元。淨利潤增至13.6億美元,合每股63美分,符合市場預期,且高於去年同期的10.2億美元。總訂單額同比增長17%至468億美元。月活躍平臺用戶數(MAPCs)同比增長15%,達到創紀錄的1.8億人。
爲進一步回饋股東,Uber宣佈了一項新增的200億美元股票回購授權,加上此前授權的剩餘額度,其總回購能力達到約230億美元。公司首席執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並未看到消費者出現疲軟”,市場平穩運行,這對Uber而言是“好消息”。
儘管財報數據亮眼,但華爾街投行對此的解讀卻不盡相同。美銀美林認爲這是Uber一個“喜憂參半”的季度,指出行板塊增速放緩,外賣業務向好;摩根大通則認爲其“全面向好”,並讚賞其輕資產的自動駕駛(AV)戰略。
外賣業務加速
財報中最引人注目的結構性變化,是外賣業務的加速增長。
根據財報數據,Uber的外賣業務第二季度總訂單額達到21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增速明顯超過了傳統的出行業務。美銀美林的研報特別指出,外賣業務的加速增長抵消了出行業務的減速,是整體業績超預期的關鍵。該行分析師Justin Post因此上調了對Uber的業績預期,主要理由正是“外賣業務的強勁勢頭”。
外賣業務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會員計劃Uber One的成功。美銀美林的報告披露,Uber One會員數已達到3600萬,同比猛增60%。摩根大通的報告則進一步指出,Uber One會員貢獻的訂單額已佔到平臺總訂單額的40%以上,成爲驅動用戶頻率和粘性的核心。管理層表示,第二年會員的粘性和活躍度更高,盈利能力也更強,這意味着隨着會員羣體的成熟,未來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此外,對土耳其外賣平臺Trendyol Go的收購,也將爲外賣業務的增長再添動力。
出行業務增速放緩
與外賣業務的加速形成對比,Uber核心的出行業務總訂單額增速有所放緩。
據美銀美林報告分析,本季度Uber的業績表現“喜憂參半”。其核心的出行業務總訂單額237.6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8%,比市場普遍預期的239億美元低0.6%,並相較於第一季度的20%有所放緩。
不過,一個關鍵的積極信號是,該業務的行程總數(Trips)同比增長了19%,連續第四個季度保持在這一健康水平,並超過了訂單額的增速。美銀美林認爲,這表明“平臺的用戶參與度依然健康”。
爲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和粘性,Uber近期推出了多項新功能,包括爲老年用戶設計的、具有更大字體和圖標的“高級賬戶”體驗。公司還在美國測試一項新功能,允許女性乘客或司機在可能的情況下選擇僅與女性進行匹配。
自動駕駛戰略:平臺化與合作共贏
在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AV)領域,Uber的戰略愈發清晰:避免重資產的全棧自研,專注於打造一個開放的合作平臺。
摩根大通在其報告中稱讚Uber的AV戰略是“輕資產”和“平臺主導”的,這“從信貸角度看是建設性的”。Uber目前已與20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包括Waymo和百度的阿波羅(Apollo Go)。Dara Khosrowshahi強調,自動駕駛市場巨大,“不會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
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已初步顯現。Khosrowshahi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在奧斯汀,接入Uber平臺的Waymo車輛“按日均完成訂單量計算,比99%的人類司機都更繁忙”。
Khosrowshahi還比喻道:“這是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我們認爲它將是未來的巨大趨勢。”
美銀美林的報告還詳細描述了Uber正在探索的三種AV商業模式:
商戶模式(Merchant Model):Uber按次向合作伙伴支付費用使用其AV車輛,自己承擔流量變現風險並獲取潛在收益。
代理模式(Agency Model):與現有模式最相似,Uber與合作伙伴進行收入分成。
授權模式(Licensing Model):Uber或其合作伙伴購買AV車輛,並向技術提供商支付軟件費用。公司近期對電動車製造商Lucid的3億美元投資即屬此類。
當被問及來自特斯拉的競爭時,Khosrowshahi對摩根大通表示,觀察到特斯拉的部署規模“非常非常小”,尚未對市場趨勢造成任何影響。
利潤率成關注焦點
對於未來,Uber給出了穩健的業績指引,但其利潤率前景成爲分析師關注的焦點。
公司預計第三季度總訂單額將在482.5億至497.5億美元之間,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區間爲17%至21%。美銀美林指出,剔除收購土耳其外賣平臺Trendyol Go帶來的1個百分點提振後,該指引的中點意味着18%的有機增長,與第二季度持平。
然而,在利潤方面,公司預計的調整後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爲21.9億至22.9億美元。美銀美林估算,該指引意味着增量EBITDA利潤率約爲6.9%,低於第二季度實現的8.1%。Uber將此歸因於對技術人員和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投資增加。儘管如此,美銀美林認爲這一利潤指引可能偏向“保守”。摩根大通則將該指引視爲“建設性的”,並認爲這再次印證了Uber平臺的利潤“可擴展性”。
華爾街看好前景
華爾街對Uber的未來持積極看法,但各自的邏輯重點有所不同。
美銀美林重申了對Uber的“買入”評級,目標價爲115美元,並將其列爲“旅遊/運輸行業的首選股”。該行認爲,鑑於其強勁的營收增長和超過25%的EBITDA增長預期,相對於FANG(大型科技股)板塊46倍的市盈率,Uber目前基於2026年預期自由現金流的23倍估值存在“巨大折扣”。
摩根大通則從信貸角度維持“增持”評級。分析師Erica R Spear在報告中寫道,Uber“處於有利位置,將繼續成爲未來AV部署的關鍵參與者”,並預計其信用利差將收窄。該行指出的主要風險在於,競爭對手(尤其是特斯拉)在AV領域的加速普及,或Uber爲爭奪AV市場份額而採取重新加槓桿的舉措。
無論分析師的視角如何,Uber此次宣佈的鉅額回購計劃無疑向市場傳遞了信心。正如摩根大通所指出的,公司計劃將至少50%的自由現金流用於股東回報,這爲其在持續投資增長與回饋投資者之間找到了一個有力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