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現在拍的古裝劇,爲什麼不好看了?

TVB曾經以《射鵰英雄傳》《金枝欲孽》等經典古裝劇風靡華語圈,但近年來其古裝劇質量明顯下滑,觀衆流失嚴重。TVB現在拍的古裝劇爲什麼不好看了?

下面看看deepseek給出的原因:

一、製作成本受限:從“實景江湖”到“棚拍流水線”

TVB古裝劇的黃金時代離不開大投入與創新場景,例如2004年《大唐雙龍傳》首次全內地取景,恢弘的山水畫面令觀衆耳目一新。然而,如今TVB爲控制成本,仍依賴電視城內的古裝街拍攝,同一批道具(如標誌性的“雞公碗”)反覆使用,導致不同朝代的場景千篇一律。例如2019年的《包青天再起風雲》,儘管遠赴新疆取景,但大部分劇情仍在棚內完成,街道佈景簡陋,被觀衆吐槽“包拯的煙燻妝像搖滾歌手”。相比之下,內地劇如《長安十二時辰》對唐代建築、服飾的細節還原近乎考古級別,TVB的塑料感審美顯得格格不入。

二、劇本創新乏力:從“開宗立派”到“炒冷飯”

TVB曾以題材創新引領潮流——《金枝欲孽》首創宮鬥劇模式,2003年《九五至尊》將穿越與權謀結合,均成經典。但近年古裝劇陷入“翻拍魔咒”,如《狀王之王》翻拍自1999年的《狀王宋世傑》,卻因劇情拖沓、笑點過時被批“毀童年”。

即便原創劇本也缺乏深度,例如《天命》試圖以權謀爲主軸,卻因邏輯漏洞和人物扁平化淪爲平庸之作。反觀內地劇《甄嬛傳》《琅琊榜》等,通過複雜敘事與人性刻畫重新定義古裝劇標準,TVB的“套路化”創作難以匹敵。

三、人才斷層:監製離巢與演員青黃不接

TVB古裝劇的沒落與核心團隊流失密不可分。金牌監製李添勝(《射鵰英雄傳》)、戚其義(《金枝欲孽》)等人退休或離巢後,接手的製作團隊缺乏經驗,導致近年《包青天再起風雲》等劇節奏混亂。

演員方面,中生代如佘詩曼、林峰轉向內地發展,新人演員如譚俊彥等被力捧卻演技生硬。而內地劇憑藉資本優勢吸引TVB老戲骨加盟(如《延禧攻略》中的佘詩曼),進一步削弱了TVB的競爭力。

四、與時代脫節:從“文化輸出”到“自娛自樂”

TVB古裝劇曾因展現香港獨特的市井文化與快節奏敘事吸引觀衆,但如今其內容與當代觀衆需求嚴重脫節,而內地劇已通過考據式創作滿足觀衆對“歷史沉浸感”的追求。

五、市場策略失誤:從“主動引領”到“被動跟風”

TVB曾通過合拍劇試圖打開內地市場,但《宮心計2深宮計》因服化道浮誇、劇情狗血僅獲豆瓣5.3分。同時,TVB減少自制古裝劇產量,轉而引進《延禧攻略》等內地爆款,導致本土創作能力進一步萎縮。這種“以他人之矛攻己之盾”的策略,反而讓觀衆更傾向於選擇製作精良的內地劇。

總結:突圍需打破“舒適圈”

TVB古裝劇的困境本質上是系統性危機:低成本製作模式難以支撐觀衆審美升級,人才流失導致創意枯竭,市場策略保守加劇競爭力衰退。若要重拾輝煌,TVB需借鑑《新聞女王》的成功經驗——以紮實劇本、社會議題和演員實力突圍,同時探索與內地合作的精細化分工(如由TVB負責劇本、內地提供製作資源)。畢竟,觀衆從未拋棄古裝劇,拋棄的只是“不思進取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