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精實聚焦 邱森彬 引領光寶科轉型達陣
光寶科在總經理邱森彬引領下轉型有成,陸續退出數個毛利有限的市場,聚焦高功率伺服器電源與AI資料中心關鍵模組。圖/光寶科提供
邱森彬 小檔案
光寶科曾擁有許多電子產品線,當手機按鍵被觸控螢幕取代、光碟機遭雲端串流淘汰,這家半世紀企業數度面臨營運交叉路口。在總經理邱森彬引領下,光寶科轉型有成,陸續退出數個毛利有限的市場,反手聚焦高功率伺服器電源與AI資料中心關鍵模組,重新定位爲解決方案供應商,今年更於GTC大會獲頒輝達「AI核心供應商」獎項,爲50週年交出漂亮的新階段。
回顧光寶科近年戰略調整,幾乎可用「斷腕求生」形容。邱森彬自2021年推動「精實聚焦」策略,三年間相繼出售相機模組、SSD(固態硬碟)、印表機與光碟機等事業,等同放棄近千億元年營收。儘管營運滑落,卻換來資源重整與獲利結構升級,2024年,雲端事業營收佔比首度衝破4成,超越原先居高的資訊部門,正式達陣「433轉型」的黃金比例。
一間老牌企業的轉型關鍵不止於產品線重整,更是組織思維的全面翻轉。邱森彬認爲,光寶科過去以標準化低功率電源爲主,在資訊與消費性電子領域拚規模、拚成本,但隨紅色供應鏈壓境,獲利已無太大上升空間,「不轉型,就等着被時代淘汰」。
於是光寶科轉型的第一步是拉高技術門檻。從原本60W~90W的筆電電源,跨入AI伺服器所需的7kW、33kW、甚至研發中的100kW高功率系統,不僅架構更復雜,也牽動散熱、模組與監控等周邊整合。光寶科在機構件、電池模組等基礎技術累積下,順勢升級爲整機解決方案夥伴。
以BBU(電池備援模組)爲例,邱森彬透露,早在四年前即與北美CSP合作提出「BBU整合電源」構想,當時市場尚未成型,光寶科便投入設計與驗證,如今終獲全面應用。BBU可於斷電時快速將資料寫入SSD,確保記憶體資料不遺失,已成AI資料中心不可或缺的關鍵,也標誌光寶科從「配合需求」走向「預見需求」。
營運策略上,光寶科選定深耕高價值市場,BBU與Power Shelf模組成爲敲開美國市場的利器,不僅擴增德州廠產能,更規劃砸下20~30億元購地、打造4倍規模的新基地,並邀集機殼、滑軌、電池模組等供應鏈進駐,力拚2027年全面量產。邱森彬相信,與其讓供應商自行設廠、成本轉嫁,不如光寶科整合資源與共享管理,打造更緊密的供應羣聚競爭力。
這套「羣聚製造」邏輯,不僅迴應美國製造政策需求,更使光寶科在AI伺服器供應鏈中建立不可取代的位置。以目前電源模組僅佔整機成本約5%計算,即使關稅提高,對CSP客戶影響有限,光寶科仍能憑藉技術優勢與交付穩定性,爭取溢價空間。
對於未來展望,邱森彬坦言,內部成長終將有限,需透過對外併購開拓新藍海。2024年,光寶科以25.3億元入股日本工業電源廠柯索(Cosel),即是佈局工控、醫療、自動化等利基應用的第一步。他強調,光寶要長大,不能只靠自己。
這場轉型,不只是企業經營的策略選擇,更是對產業變局的迴應。在PC產業「毛三到四」(毛利率3%到4%)的時代落幕,光寶科選擇從量變走向質變,並以AI伺服器爲跳板,重新擘畫另一條成長曲線。而這條曲線,才正要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