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金廈對接」陸擬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邱垂正揭這風險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圖/資料照)
近日北京以福建省爲主軸,設立「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並推動「金廈對接」,陸續針對金、馬進行「同城化」措施。而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此前曾推動金門成自貿港,相關後續事件也讓各界相當關注。對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融合發展表面上是提供交通、就業與生活便利,實則容易讓居民混淆身分及認同。
此前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提出「離島建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主張將金門列爲自貿區,增訂設置離島國際醫療特區、自由貿易示範區。陳玉珍亦指出,成爲「自貿港」首要條件就是須符合「國際港」資格,她認爲金門早就有條件成爲自貿港,卻被「兩岸人民條例」所限,爲了金門的發展,遂提案修改「離島建設條例」,推動金門成自貿港,相關後續事件也讓各界相當關注。
而邱垂正9日接受政論節目《官我什麼事》專訪時指出,北京自2023年9月開始,將福建定位爲對臺融合發展示範區,並將重點對接金門、馬祖等離島,邱垂正也表示,在前總統馬英九時期,就有人倡議要在金門設立自貿區,不過因茲事體大,當時未被落實。邱垂正並指,融合發展表面上是提供交通、就業與生活便利,但「當成國民對待是在混淆身分及認同」,尤其離島地區的風險更高。
不過在金門設立自貿區是好是壞?據《金門日報》報導之「離島建設條例修法方向之芻議」中指出,各離島縣受限於天然環境與條件,建設及生活成本較臺灣本島爲高,其自有財源不足,需仰賴中央補助,惟中央以經濟效益、公平原則等理由,致離島縣所獲得的補助更少。
報導並指,金、馬、澎三離島,於107年8月2日共同提出離島建設條例增修條文16條,其中國際醫療特區、國際教育、與大陸通電、離島國際化自由化、設置離島經濟示範區、自貿港設置等多項倡議,均是賦予各離島未來之發展定位,呼籲中央重視地方心聲、考量離島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