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福音 低劑量放射新療法助病患擺脫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福音,低劑量放射新療法助病患擺脫疼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衛福部桃園醫院引進國際先進的「低劑量放射治療」(LDRT),成功協助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的60多歲女士擺脫疼痛。該名病患過去嘗試多種治療方式,效果卻不理想,直到前往部桃放射腫瘤科接受LDRT療程後,症狀明顯改善,不僅行動靈活度提升,走路也變得更加順暢。

桃園醫院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臺灣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患者以中高齡族羣爲主。由於病程緩慢且無法逆轉,許多人長期面對疼痛、關節僵硬、行動受限等問題,進一步影響日常生活與心理健康。

爲提供患者更多元且安全的治療選擇,桃醫放射腫瘤科引進的LDRT已在歐洲國家廣泛應用,臨牀證實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有效減輕疼痛。其原理是以極低劑量放射線作用於發炎的關節組織,抑制發炎反應並緩解不適,屬於門診療程,單次治療僅需10至15分鐘,整體療程約6至12次,通常可在2至3周內完成,對日常生活影響極小。國際研究顯示,高達9成接受 LDRT 的患者在治療後疼痛獲得明顯改善。

衛福部桃園醫院引進國際先進的「低劑量放射治療」(LDRT),桃醫表示,臨牀證實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有效減輕疼痛。(圖/桃醫)

桃醫放射腫瘤科醫師高永碩指出,傳統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包括規律運動、物理治療、藥物控制、關節內注射、鍼灸及手術等,各有其適應症與限制。許多患者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常因副作用、效果有限或療程中斷而感到沮喪。低劑量放射治療的特點,就是透過溫和的放射線劑量達到抗發炎與止痛的效果,且治療過程無須麻醉、無傷口,對中高齡患者特別友善。

高永碩說,年齡超過40歲、長期飽受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困擾的患者,都可至放射腫瘤科諮詢,透過完整檢查與影像評估,判斷是否適合此療法。希望讓更多病患遠離疼痛、提升生活品質,並讓治療不再是令人畏懼的過程,而是一次舒適且有效的醫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