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估未來20年失智增42萬人 專家籲應制定失智專法因應

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說,隨着全球失智人口增加,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等國均有專法落實失智照顧,呼籲政府也應制定失智專法,因應失智衍生複雜議題,及照顧失智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圖/123RF

我國「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 2.0」於今年底到期,衛福部正委託民間專業團體研擬下階段失智症政策綱領,並於近期邀集部會、縣市政府及專家學者召開會議,研擬各項衡量指標。立法院厚生會失智症倡議推動委員會今舉辦專家會議討論失智議題。

衛福部長照司日前表示,爲配合WHO更新行動計劃期程相同,本次編修失智症照護行動綱領,以朝向升級爲失智政策綱領2.0plus,將於蒐集各部會權責的衡量指標、目標值及工作項目後,於今年下半年公佈。

失智政策綱領2.0plus目前有七大策略,分別是列失智症爲公共衛生的優先任務、提升大衆對失智症的認識及友善態度、降低失智風險,以及健全失智症診斷、治療、照護網絡,並普及對失智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助、建置失智症資訊蒐集與分析平臺,最後是推動失智症研究與創新發展。

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說,隨着全球失智人口增加,各國對失智者照顧十方重視,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等國均有專法落實失智照顧,日本甚至還有專門部會,呼籲政府也應該要制定失智專法, 以因應失智衍生複雜議題,及照顧失智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們。

由於,過去20年全臺失智人口增加了26萬人,但未來20年推估,將增加42萬失智人口。湯麗玉說,如果再用過去的策略,將無法因應如此大量的失智人口。因此,必須拉高管理層級至行政院,以便進行跨部會整合與討論。

失智政策綱領2.0實行8年來,有許多失智友善天使(民衆)及組織,但尚未落實到社區。湯麗玉說,她才與國際專家討論,應儘快要求WHO把失智友善環境設計概念納入「高齡友善城市」指引。

因此,接下來,政府應着手深耕失智友善社區,讓失智者在社區被接納、不被排擠,甚至改善社區物理環境,如「路標」等標示字體放大、增加顏色對比等,並將失智友善環境設計概念納入通用設計及「高齡友善城市」指引,以及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專業養成教育。

「如何幫助輕度失智者自主生活,這於照顧失智者來說,十分的關鍵。」湯麗玉指出,如一名輕度失智者可以在失智據點教人畫畫,「失智不等於廢人」,讓大家看見他們的功能,可以幫助患者延緩失智,擁有更多的自立生活資源,還可以照顧中重度失智的家人,對國家、社會都是好事。

湯麗玉說,衛福部應長期追蹤失智者確診率, 特別是「輕度即確診的佔比」,及發生率的流行病學調查,以觀察失智政策有無落實,是否真的能加以預防及早期診斷與治療。如近年研究發現,失智與聽損有關,若補助助聽器是否能降低失智風險,均須長期追蹤分析。

隨着日照中心增加,中心人員更應學習如何照顧失智者,提升照顧品質。湯麗玉說,部分失智者進入日照中心,可能因病情出現誤拿他人物品、與人衝突等情事,更有失智者家屬被柔性告知,暗示中心有困難持續照顧,這是政府應要重視的部分,以落實對失智者的照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