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撫基金遭批績效差才破產 學者駁:投資不可能解決財政問題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舉行「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教師代表與政府機關代表列席。有退休教師代表質疑,退休基金績效好,就不會破產,政府績效不好纔是提早破產元兇。但有學者反駁,依賴投資報酬率解決財務問題,已被學術認證不可能,解決少子化問題才能解決財政問題。記者屈彥辰/攝影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舉行「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教師代表與政府機關代表列席。有退休教師代表質疑,退休基金績效好,就不會破產,政府績效不好纔是提早破產元兇。但有學者反駁,依賴投資報酬率解決財務問題,已被學術認證不可能,解決少子化問題才能解決財政問題。
立院司委會今舉行公聽會。臺北市退休教職員權益促進會副理事長孫鳳羣說,爲何退休基金會破產,民間儲蓄險不會破產,因「該賺的錢沒賺夠,該補的錢沒補夠」。砍年金屬違法改革,稱舊制18%害基金破產是大騙局,政府績效不好纔是提早破產元兇。政府不擺爛,基金績效好,就不會破產,不用撥補。
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會理事長郭倍宇說,應停止逐年遞減所得替代率,也應比照勞保、國保、農保按物價指數,覈實調整。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說,年改後是否有「教師荒」,事實上不是教師荒,是「代理教師荒」,不是沒有人要當老師,是沒有人要當代理老師。代理教師薪資低、工時長,一年一聘缺保障,且教育人力結構失衡,教學品質受影響,現場長期超時又過勞,導師與行政加給都不足。她認爲應提高待遇,教育行政專職化,提高鐘點費。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指出,公教人員合計應撥補數,若分20年撥補,共應撥補4120億元,但若分10年撥補,只需撥補3370億元,也就是10年撥補比20年可爲國庫省下750億元,政府卻執意採取總花費更多且明顯不利於基金財務永續的撥補方案。
東吳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董保城說,不能單單認爲是爲錢而來,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全民的孩子,不是某一個政黨的孩子,砍軍公教是因爲這羣人不支持民進黨,否則爲何不連勞工也改。憲判字第7號指出,少子化與年金改革造成教師延退、員額控管,使學校大量依賴代理老師,資深老師都不願意退休。他也質疑年改破壞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再砍下去,「連包大人都買不起」。
清大前校長賀陳弘爲公立高教發聲,表示大學師資是國際爭取的流動資產,應「先築巢,再引鳳」,薪資等於人才待遇的前段,退休金則是後段。公立大學教師薪資倍增,每年約需150億元;修復公立大學教師退休金,每年約需40億元。過去的成功經驗,創造了30年高效益的高校與護國高科技產業,不應輕舍成功經驗。前段輕,後段加重,是聰明策略。
屏東科大社工系教授林宏陽對於是否修法停砍年金持保留,他表示,結構性改革纔是當務之急,年金保險制度瀕臨崩解,仍在討論所得替代率跟給付水準維持等,毫無意義,只在意退休者眼下的小確幸,無視工作人口身陷負擔跟困境。應結構性改革年金體系,使整體社會可負擔,建立涵蓋所有職業身分別的勞動年金保險,附加個別職業年金,另以稅收提供基礎保障,確保老年經濟安全,強化公私混合年金體系的建置。
針對基金投資解決年金財務問題,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葉崇揚直言,要依賴投資報酬率來解決財務問題,所有國家都說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在學術上已認證的事情,因人口老化的速度遠超想像,在這情況下要依賴投資,完全不可能解決年金財務問題。且如果是依賴撥補,撥補本來的公教退撫,是由僱主跟勞工一起提撥錢,僱主即政府,勞工即教師或是公教人員,撥補會變成是用稅收撥補。他質疑,他繳的稅爲何要幫忙撥補,爲何不拿來解決少子化問題,如果少子化可以解決,財政問題纔可以解決。
臺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說,綜合資料、數據,停止逐年降低所得替代率,還是會嚴重影響退撫基金、永續性跟世代公平。月退休金的調整機制目前跟物價指數5%連動,他仍認爲這是較充實妥善的做法,不應該恢復與在職人員的薪俸掛鉤。但同時政府部門應履行承諾,依精算報告補足,足額撥補才能真正確保基金永續,也讓於教育現場辛苦的教職員跟政府之間有年改後續建立的信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