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S交易走進場內 又一地發文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S基金份額轉讓平臺
本報記者 樊紅敏 北京報道
各地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私募基金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推動S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交易從場外走向場內已經成爲趨勢。
近日,江蘇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等六部門聯合制定發佈《關於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支持江蘇省區域性股權市場高質量建設‘專精特新’專板、私募基金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鼓勵各類S基金積極參與場內基金份額轉讓業務。”
今年3月11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印發《深圳市促進風投創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6)》(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同樣提及,“爭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試點落地……引導國有基金份額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進行轉讓”。
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拓寬基金退出渠道,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鼓勵發展S基金、併購基金等。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股權投資的能力,拓寬政府投資基金退出渠道。
據瞭解,S基金的傳統交易模式基本上是場外、線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撮合交易模式。各級政府爲何要不遺餘力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S基金轉讓平臺,推動S基金交易從場外走向場內?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級政府推動S基金交易從場外走向場內背後有以下多重考量:
一是規範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國資背景的S基金交易需要滿足嚴格的合規性要求。通過場內交易,可以確保交易流程的透明化和規範化,避免因場外交易的不透明性導致的合規風險。同時也可以推動估值定價透明化,場內交易能夠提供更標準化的估值定價體系,提升交易的公允性和透明度,減少買賣雙方在估值上的分歧。
二是提升市場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場內交易通過集中撮合的方式,能夠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爲交易平臺,能夠提供標準化的交易流程和規則,減少交易中的不確定性。
三是防範金融風險,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場內交易能夠更好地監控交易過程,防範金融風險,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同時通過場內交易,可以減少因場外交易中的非理性拋售行爲,維護資產估值的合理性。
四是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S基金交易從場外走向場內,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提升整個資本市場的效率和活力。
據記者瞭解,自2020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已先後同意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含寧波)、江蘇和安徽等多地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基金份額轉讓試點。
深圳地區在近期發佈的《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提出,“爭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試點落地。”那麼,接下來是否會有更多的區域獲得試點資格呢?
“從目前S基金市場的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短時間內更多地區獲得試點資格的可能性不大,S基金市場需要一個穩基礎、謀長遠的發展階段,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S基金市場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因此,短期內應該是在區域性股權市場先行開展S基金份額轉讓交易,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成熟發展模式。”劉斌向記者表示。
“地方爭取試點資格,需滿足交易規則統一、監管體系健全、風險可控等條件。路徑上,初期以‘成熟一個、批准一個’推進,未來形成‘核心試點+區域協同’格局,避免重複建設。政策上,證監會或出臺全國性S基金交易規則,推動跨區域互聯互通。”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也向記者表示。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