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美國 臺灣死更快!」謝金河曝3大警訊:臺積電、鴻海全消失
今年臺灣對美國順差將進一步擴大,有望突破千億美元。(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受到川普政府祭出「對等關稅」海嘯衝擊,臺灣多數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甚至爆出關廠危機。有立委在質詢時建議「乾脆放棄美國市場」,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若真走這一步,等同於直接放棄千億美元順差,其後果相當嚴重,包括臺積電在內的7家重量級臺廠可能會消失。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一旦臺灣選擇退出美國市場,經濟與出口結構將出現三大致命變化。
首先,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世界各國主要產品幾乎都賣到美國。中國大陸去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3000億美元,而臺灣則有73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六大,今年臺灣順差更進一步擴大,有望突破千億美元(約新臺幣3.04兆元),預計將躍升爲美國第四大順差國。謝金河強調,若臺灣放棄美國市場,等於自斷千億美元的順差。
其次,他點出,對中國大陸市場已出現結構性變化。2020年臺灣出口至大陸佔比曾高達43.7%,但截至今年7月已驟降至25.45%。大陸製造業近年快速壯大,臺灣傳統產業受到強烈擠壓,在石化、水泥、鋼鐵等領域節節敗退,毫無招架之力。如今臺灣四大傳統產業出口佔比僅剩13.85%,取而代之的是半導體與資通訊,出口佔比飆升至77.28%。謝金河直言:「如果退出美國市場,臺灣會死得更快!」
第三,美國已成爲臺灣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出口舞臺。2024年臺灣半導體出口至美國佔比達40.3%,若把「洗產地」的馬來西亞及南韓加總還輸給臺灣。單在資通訊領域,臺灣出口比重已超過61%。這代表,一旦放棄美國市場,臺灣就沒有臺積電、鴻海、臺達電、廣達、緯創、緯穎與華碩等重量級企業。
謝金河最後總結,長久以來外界印象認爲中國大陸市場很大,但事實上,美國纔是最大的市場。過去兩岸產業曾存在互補,但如今幾乎演變成完全競爭,大陸崛起的產業正逐步取代臺灣優勢,成熟製程半導體的衰落就是最佳例子,「力積電爲何如此慘烈?答案已經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