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資金角色輪替…外資取代投信 主導這波漲勢

臺股示意圖。記者鄭超文/攝影

臺股加權指數昨(18)日漲148點,收在24,482點,創歷史新高,外資最近買超是推動臺股這波創高的功臣之一。外資今年5月起轉爲買超臺股,至8月已是連四個月買超,7月以來更加大買超力道,接替買超減弱的投信,看好的族羣也往往成爲盤面強勢股。

外資看好標的方面,除按贊權王臺積電(2330)外,還包括AI伺服器相關及AI應用、機器人、印刷電路板(PCB)、銅箔基板(CCL)等,最近指標個股獲得外資調高目標價及評級。

回顧臺股近六年狂飆歷程,內外資扮演角色出現輪替。在新冠疫情期間攻上2萬點後再繼續創高,大多是靠內資投信買超。CMoney統計,投信在連七年的賣超後,2019年轉賣爲買超,開啓連六年的買超,去年買超金額更推高到8,320億元,不但是歷史上買超最多的一年,且力壓外資6,951億元的賣超,帶動臺股在2024年大漲28.4%。

今年上半年,投信仍持續買超臺股,累計六個月共買超2,297億元,已接近2023年全年的2,373億元買超金額。不過,下半年來,投信態度大改,7月賣超逾137億元,爲2024年2月來最多,8月來雖買超31.7億元,但氣勢遠弱於外資。法人指出,高股息ETF股息下滑潮,加上臺股市值型ETF在7月遭大量淨贖回,都導致投信買超動能趨弱。

反觀外資法人,今年前四個月連續賣超臺股,5月大買2,200億元,6月買超933億元,7月買超金額擴大到2,279億元,8月來買超476億元。

外資對臺股買超轉趨積極,臺積電是重要原因。7月以來,外資買超臺積電1,328億元,主要是利空因素化解。雖仍有半導體關稅問題,但法人認爲,臺積電在美國擴大設廠,可望避免被加徵高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