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首店加速涌現 更好激活消費新勢能
在北京三里屯,“種草”國際小衆品牌;在上海恆隆廣場,感受花園式主題快閃的魅力;在杭州西子湖畔,解鎖運動文化和場景融合的新玩法……衆多國際品牌立足中國消費市場新趨勢,紛紛以新的姿態、新的場景、新的模式登陸中國市場,涵蓋零售、餐飲、休閒娛樂等多個領域,爲消費者帶來諸多新鮮體驗。這既體現了我國消費磁場吸引力,也是首店經濟取得明顯發展成效的生動詮釋。
各類政策利好還在不斷釋放。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鼓勵國內外優質商品和服務品牌開設首店、舉辦首發首秀首展。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
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品牌主動在各地演繹的國際化、本土化、社羣化、定製化相結合的新打法,這些品牌新矩陣既是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地商業服務創新的參照樣本。
不管是國際品牌還是國內品牌,不管是時尚品牌還是老字號品牌,其發展都離不開本土消費的煙火氣和新消費的時尚範。比如薩洛蒙上海新天地旗艦店、昂跑亞太地區首家雙層沿街設計門店等,不斷增加的運動品牌首店還激活了買手店、集合店、咖啡+零售等新業態,更讓“上海潮鞋打卡路線”成爲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
事實上,國際化的“洋味”與本土化的“土味”並不矛盾,關鍵在於如何融合體現,像杭州迪卡儂、MMS、X-SPACE等首店主動擁抱新消費,通過社區落地和社羣運營吸引消費者熱情參與,無疑是卓有成效的明智之舉。傳統文化和國際時尚並不衝突,兩者結合的“新國潮”應該是商業創新的重要方向。
聚集人氣,就能帶動消費。持續上新的首店不僅爲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消費選擇,更爲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首店落地到本土深耕,越來越多的品牌更“懂”消費者,讓可持續發展更爲強勁。(趙浩興/文,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學消費與流通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