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曼天然氣井「地獄之門」 烈焰燃燒50年後終於減弱
土庫曼的「地獄之門」,是開發失敗的天然氣井,從1971年開始,火焰燃燒了50多年,最近終於規模減少。(圖/美聯社)
中亞國家土庫曼有個被稱爲「地獄之門」(Gateway to Hell)的天然氣井,從1971年開始燃燒至今已超過50年,最近終於逐漸減弱。
科學警報(ScienceAlert)報導,地獄之門起源於一場意外,1971年,蘇聯科學家在此地探勘石油與天然氣,雖然確實有着龐大的儲氣量,然而此處地質過於鬆軟,發生流沙現象,整個鑽井機都塌陷下去,形成直徑69公尺、深度30公尺的巨坑。
由於巨坑持續噴發甲烷等有毒氣體,危害附近村落,決定將其點燃,雖然也會造成風險與二氧化碳,但是兩害相全取其輕,此後這個巨坑就一直燃燒着大火。
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但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氣候變遷影響更大。
原本以爲燒個幾個月就會結束,卻是一直延燒50年。更始料未及的是,這場烈焰竟成爲觀光熱點(確實很熱),人們稱其爲地獄之門。
雖然是觀光景點,但是2019年,時任土庫曼總統的別爾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ymukhamedov)已經下令結束地獄之火的燃燒,因爲火災正在造成生態破壞,並影響當地居民的健康。
從那時開始,巨坑的周邊開始樹立更多的鑽井,以收集地下的甲烷,終於減少了地獄之門的燃料來源,使得它的火勢終於減小。
土庫曼國營天然氣公司董事盧裡耶娃(Irina Luryeva)說: 「以前,火光在幾公里之外都能看到,因此得名地獄之門,但如今,起火點已變得稀少而且火勢微弱。」
土庫曼總統是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之一,但是卻擁有世界第四大的天然氣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