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看時事/10大死因全與空汙有關 還引失智風險!圖解懸浮微粒如何傷害大腦

空污示意圖。(記者黃仲裕/攝影)

空污無所不在,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專家表示,國人十大死因全與空污有關,且空污已被證實是引起失智的關鍵風險因子,籲政府將空污問題上升爲「國安層級」,普設交通監測站,有效管制移動污染,擴大監管奈米級空污物PM0.1。

對此,環境部表示,目前國際上對於PM0.1的監測數據與流行病學研究仍相當有限,濃度標準的制定還需要更多證據,前年起已與學界進行PM0.1的量測及解析來源,並從今年開始進行三個監測站的PM0.1監測,以作爲後續政策規畫。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臺灣胎幼兒期防治成人疾病學會、彰化縣醫療界聯盟、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昨天召開記者會,示警國內空氣污染日益嚴峻,政府應該謹慎面對。

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創會理事長葉光芃表示,研究證實,細懸浮微粒(PM2.5)、超細懸浮微粒(PM0.1)、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具有穿越血腦屏障與誘發全身性慢性發炎等能力,對人體各器官系統造成長期傷害。

神經學學會前理事長巫錫霖醫師也提到,若長期暴露PM2.5細懸浮微粒、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將增加腦部發炎與氧化壓力,導致神經退化與認知功能下降,對經常暴露於汽機車廢氣的都會區居民、老年族羣的影響深遠,提高失智風險。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民衆可避免吸菸、喝酒,卻無法避免呼吸,若母體處於空污環境,恐將傷及胎兒大腦。一項蘇格蘭研究證實,胎兒與幼兒如長期暴露空污,PM0.1、PM2.5及二氧化氮等空氣污染物就可能穿越血腦屏障,損害海馬體,並導致神經退化,進而增加失智風險。

此外,十大死因中的事故傷害,也可能與污染物暴露後造成的認知與感官反應遲鈍相關。黃建霈形容,空污對神經的影響如同酒駕,將降低反應能力,影響聽力、視力,增加跌倒、交通意外等風險。

葉光芃呼籲,政府應管制移動污染源,並啓動PM0.1的常態性監測與管制。目前全國七十八座空氣品質監測站中,僅六處爲交通測站,其中臺北市大同與新北市三重屬於真正交通熱區,可掌握汽機車廢氣排放狀況,而臺中、臺南等市區交通熱點均無空品監測站。

空污傷腦途徑 製表/元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