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看懂歐洲與美國軍事資源!國防總開支、武器系統、裝甲車輛、護衛艦比一比

示意圖/ingimage

值得關注的是軍事資源領域的發展。2015年5月,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簽署了共同開發歐洲中型長航時無人機(MALE)的合作備忘錄。

這可以構成一項具有潛力、顯著性且規模宏大的合作案,特別是若其成果能夠進行有效的演練。此外,開發未來的坦克和戰鬥機也已經成爲歐洲國家之間協議的主題。

本文出自《一看就懂!歐洲與地緣政治》

歐洲作爲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標,也應該要能夠根據其政治商業目標,來制定外交政策目標,且這些目標不一定與美國相同。

北約在討論各國軍費開支的最低門檻應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2%,但此舉不一定符合歐洲的利益、目標或願景。歐盟需要爲自己的軍費開支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目標的歐洲敘事。

2018年7月,在布魯塞爾北約峰會上,美國總統川普呼籲盟國做出更多努力,並要求其遵守2014年做出的承諾:在2024年之前,將GDP的2%用於國防開支。

他對德國尤其不滿,指責其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以及國防開支過低。事實上,德國若要符合GDP的2%門檻,其軍事開支將被迫提高到大約七百億歐元。

然而所謂2%的目標並不一定符合歐洲的利益,也並不符合歐洲的世界觀:歐洲一向認爲,軍事力量並非保障穩定戰略環境的唯一手段。

儘管如此,歐洲在試圖挑戰川普所描繪、以交易爲主軸的北約願景時,依舊困難重重。

然而歐洲的軍事資源主要存在於國家層面,因此這些努力的成果往往顯得分散無力。若歐盟任由二十七個成員國繼續在防務領域中各自爲政,可能會危及各國利益、阻礙其發展現代化軍事的能力,並影響到歐洲的長期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