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情緒報告顯示:貿易摩擦下中國科技領域信心增強

一項最新的投資者報告顯示,今年4月以來,受訪的市場投資者對國際關係的關注度明顯提高。有近五成受訪投資者認爲,從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機遇大於挑戰。這樣的認知背後,是對中國重要科技領域的發展持有信心。超五成受訪投資者認爲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六成受訪投資者認爲未來十年裡中國將在生物醫藥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5月15日,長江商學院發佈的“2025年投資者情緒問卷調查(CKISS)一季度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了上述結論。

長江商學院投資者情緒調查(CKISS)是由長江商學院投資研究中心主辦的對資本市場投資人情緒和預期的調查。調查每年開展三次,此次調查有效回收樣本2100份左右,其中,普通散戶投資者1300 份,金融行業從業人員800份。據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劉勁介紹,今年4月,美國加大了對我國貿易戰的力度,而該份調查報告正好在這一期間開展。

報告稱,受訪投資者對A股的情緒在2024年7月探底,11月大幅回暖,本次調查(2025年4月)中再次下調,但好於2024年7月的情況。今年4月,約六成(61.5%)受訪者認爲A股會上漲。

與此同時,劉勁表示,儘管4月份受訪投資者對A股的預期回報率出現下調,但今年以來,這一預期指標始終處於正增長區間,“這是積極的一面。”

劉勁認爲,2025年,美國對我國的貿易戰持續升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受訪者對經濟的預期。在對投資影響的重大事件這一問題中,本期受訪者對我國國際關係的關注度明顯提高。

報告顯示,2025年4月,約63.6%的受訪投資者認爲中美關係是影響投資的大事。這樣的預期提高了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報告稱,2025年4月,願意投資黃金的淨增加人數佔比約16.3%,比2018年10月提高17個百分點,願意投資債券的淨增加人數佔比約16.8%,比2018年10月提高17.2個百分點。

但根據報告調研結果,多數受訪投資者認爲,關稅戰在短期內給我國帶來的挑戰較大,但長期來看可能也是重大機遇。有約45.8%的受訪投資者認爲長期正面影響更大,持長期負面影響的意見佔比只有約27.5%,長期沒有影響的佔比約20%。

劉勁分析稱,這種正面影響的信心主要來自兩點,第一,外部挑戰將加速中國內部經濟結構調整,企業將重心放到了如何擴大內需層面。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列爲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在他們的調查中,約58.2%的受訪者認爲,提升內需是影響未來投資的重大事件;

第二,投資者對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有信心,認爲會有更大的增長。“中美技術脫鉤主要影響體現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而這會反過來倒逼我國創新效率提升;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還會對生物醫藥等戰略性科技產業造成衝擊,這類產業並不可能出現脫鉤的情況,但短期內,一些中國上市科技企業的估值會受到衝擊。長期而言,隨着中國原始創新成果進一步顯現,本土市場以及歐洲等發達地區的市場開拓,資本市場的信心會逐漸修復。此次報告也顯示出,A股投資者對中國未來在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創新信心。”劉勁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提到。

劉勁認爲,當前,中國市場亟需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創新效率還不夠高,而這需要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過去二十年,民營經濟以其靈活的機制和創新精神,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未來在擴大內需方面也將發揮重大作用。”

根據報告,今年4月,受訪投資者對民營經濟的關注持續上升。本期約44.5%的受訪投資者認爲民營經濟的地位對未來投資決策很重要;在對如何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的問題中,約74%的受訪投資者認爲應該加強在宏觀政策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65.9%的受訪投資者認爲應該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政治經濟中同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