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噴發 4月年增9成

壽險公會最新統計出爐,今年前四月壽險業含負債項下收入的總保費收入達8,663.54億元,年增16.2%,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3,448.16億元,年增44.2%。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前四月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

壽險公會最新統計出爐,今年前四月壽險業含負債項下收入的總保費收入達8,663.54億元,年增16.2%,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3,448.16億元,年增44.2%,雖然4月投資型保單成長動能稍有減弱,但保費成長最多,年增達89.9%,傳統型保單則由分紅保單領銜,帶動整體傳統型保單成長21%。

壽險公會揭露的資料顯示,壽險業今年4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分別爲投資型310.52億元、傳統型431.89億元,較3月下滑34.84%和13.58%,整體新契約保費較3月下滑23.96%達742.41億元,創下今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最低銷售成績。

壽險業者指出,4月相較於前月的新契約保費衰退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通常農曆春節後,業務員會積極衝刺業績,二是搭配壽險公司每季推出的商品促銷競賽活動,在第一季結束前的銷售動能通常較強,三是可能受到投資環境影響,例如美元貶值時,保戶的投資收益可能較少,以及市場評估利率維持高檔,亦可能導致投資型保單的吸引力下降。

儘管如此,壽險業今年前4月整體新契約保費仍較去年成長44.2%,主要由投資型保單與分紅保單雙引擎推動。壽險公會分析,投資型壽險新契約保費580.60億元、年增98%,投資型年金險收入946.72億元、年增85.3%,推估此波成長主要來自壽險公司積極推陳出新,並與銀行、投信通路合作行銷,成功吸引保戶資金配置。

傳統型保單部分則由分紅保單撐起主力。壽險公會指出,傳統型壽險收入1,701.29億元、年增23.5%,傳統型年金險收入25.37億元、年增48.1%,分紅保單受市場高度關注,主因是分紅保單有助增加合約服務邊際(CSM),也符合資產負債與利率風險管理需求,是壽險業接軌IFRS 17與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的策略工具之一。

壽險公會指出,在聯準會有望於下半年降息的預期下,美元利變型保單也備受青睞。壽險公司推出多檔宣告利率高達4%以上的商品,成功吸引保戶目光,也進一步推升傳統型商品成長動能。

若進一步觀察各險種通路比例,投資型保單以壽險公司自營體系爲主,銀行經代等通路與壽險公司之比約爲0.43:1;而健康險與傷害險等傳統型商品則多由壽險公司主導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