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聚焦美國主題ETF 臺股與債券ETF受益人數同減

ETF受益人數上週變化。(資料來源:集保結算所,中國信託投信整理)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如期對加、墨加徵關稅,且有意對歐盟祭出關稅戰,市場避險情緒再次升溫,美股於臺股228連假前夕重挫,然而在此之前,投資人仍看好美股後市抱持樂觀,低接買盤涌現。根據最新一週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海外ETF受益人數週增逾4.2萬人,其中以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及追蹤標普500指數的海外ETF最受青睞,受益人數增量排行榜前十名的海外ETF,增量都在千人以上。

在臺股ETF方面,受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及連假效應影響,投資人觀望情緒濃厚,上週受益人數減少逾3千人;而債券ETF則受市場波動加劇,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下滑,引發短線投資人獲利了結賣壓,導致上週受益人數減少超過2萬人,但短天期公債ETF、非投等債ETF受益人數卻逆勢上揚,也反映出投資人偏好的兩極化現象。

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圭慧表示,上週市場籠罩川普政策不確定的憂慮,加上關稅戰可能擴大、美烏談判破局等因素影響,美股四大指數重挫,雖然上週五略有反彈,但臺股3日隨即引發補跌效應。此外,臺股指標臺積電(2330)目前仍面臨川普施壓先進製程赴美生產,以及CoWoS擴產進度下修雜音,3日股價面臨千元保衛戰;然而,低基期且受惠美國乾淨網路政策的網通族羣成撐盤要角,顯示資金仍處輪動態勢,雖須謹慎看待後市,但無須悲觀。

根據OECD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3.2%、2025年和2026年分別成長3.3%,顯示通膨降低、就業成長,2025年總體經濟環境有望優於2024年,消費力道也有望提升,包含手機、筆電、伺服器等低基期的消費性電子可望進一步成長,臺灣電子業基本面依舊有撐。另外,若烏俄停戰,投資人可關注烏俄戰後基建相關、以及獲利展望佳的傳產類股,透過半導體ETF以及佈局產業相對廣的高股息ETF,掌握資金輪動下的投資機會。

海外ETF方面,以美股相關的主題型ETF更爲吸引投資人目光。觀察上週受益人數成長最多的海外ETF,前十名清一色都是美國主題ETF,包含以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及追蹤標普500指數爲主的市值型ETF,以及以加密貨幣或美股科技巨頭、低軌衛星爲投資標的的主題型ETF,都受到投資人青睞,顯示川普執政下,投資人依舊看好美股能領跑全球資本市場。

不過,今年以來國際股市中表現較好的市場,其實是陸港股市。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表示,一年一度的中國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3月4日起在北京登場。多家機構分析,今年全國兩會將以「穩增長」爲重點,強調加碼宏觀政策支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等重要任務。另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AI等高科技產業政策也是關注重點。在大陸官方全力作多下,預期科技、高股息與內需消費產業,仍是陸港股未來的投資主軸,陸港股ETF可逢回佈局。

債券ETF方面,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張瓈尹表示,美國上週公佈最新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合乎市場預期,雖緩解通膨進一步擴增疑慮,但川普政策不確定性仍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3%,創去(2024)年10月中以來新低。另觀察美國2月以來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有限,研判聯邦政府裁員對失業率影響尚有限,但接下來幾個月影響可能逐漸增加,尤其在年中左右;若如此則3個月移動平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很快由1月的23.7萬人下滑至15萬人左右,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恐進一步影響聯準會貨幣政策。

市場預期,美國政府可能調降補充槓桿比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 SLR),如此一來可望進一步增加公債市場流動性,同時可能提高銀行對美國公債的需求,進一步壓低公債殖利率,有利債市後市表現。投資人可逢低佈局長天期美債與投等債ETF,另透過持有短債ETF,降低投組波動。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