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創新高 螞蟻AI“接地氣”
6月30日,螞蟻集團發佈《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發關注。自2023年提出AI First戰略以來,螞蟻持續發力大模型場景應用,曾提出“希望讓AI像掃碼支付一樣走進生活”。
進化至今,螞蟻AI一大特點是“接地氣”。《報告》顯示,螞蟻的三大AI管家已服務超1.3億用戶,43%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場景層面,AI不僅僅體現在打車、買咖啡、訂車票等日常生活中,還在醫療、金融等更專業的行業和場景發揮作用。
就在近幾日,螞蟻AI在這兩大領域再傳新消息。
醫療場景中,螞蟻集團發佈AI健康應用“AQ”,與通用AI相比,其不僅會答,還會追問,通過提問引導用戶回答、提供必要準確的信息,讓患者體驗到與真人醫生問診相似的互動過程,獲得基於自身全面情況更準確的回答。除此之外,“AQ”還可提供健康科普、就診諮詢、報告解讀、健康檔案等上百項AI功能。
另外在不久前,螞蟻旗下AI理財助理“螞小財”也有新進展,在螞蟻集團自研大模型的基礎上,新增接入推理大模型,並對其進行金融領域的模型增強。與此前不同的是,其實現了從產品功能、溝通表達到交互體驗的升級,在理財專業力、嚴謹性和邏輯推理上超越通用大模型。
理財不懂問一問AI,正在成爲趨勢。投資者使用理財AI時,最大的三個需求是行情解讀、基金分析和配置方法。
從“掃碼付”“刷臉付”到2024年推出“碰一下”付款,螞蟻每一次創新支付手段的背後,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報告》顯示,2024年,螞蟻的科研投入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34.5億元。
2024年,螞蟻集團提出了“AI優先、支付寶雙飛輪和加速全球化”三大新業務戰略。可以預測的是,針對後續技術投入和AI探索,螞蟻還將繼續加碼。
談及螞蟻未來AI拓展方向,聯儲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沈夏宜認爲,螞蟻想讓AI像掃碼一樣走進生活,還需要解決“最後一米”的應用生態。
首先要在技術層面實現突破,可嘗試通過多模態傳感器融合等技術,實現“碰一碰”等自動交易而非主動觸發式交易,過程中自然就需要實現大模型的單次能耗等指標大幅度下降,還要避免有可能出現的數據安全漏洞,做好風險預警和風險診斷。
其次,從技術進步的碎片化實現到場景落地的綜合實現,需要在智能服務、醫療健康、金融支付等領域廣泛推廣更易於執行的場景,以促進相關領域的快速適配。
“當然過程中也要注意平衡技術投入與商業價值乃至社會發展的綜合平衡,應通過行業賦能、監管優化、客戶培養等多方面的努力,將技術進一步落實到改變生活的綜合生態目標中。”沈夏宜說。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則稱,讓AI像掃碼支付一樣走進生活,還面臨一些難題,一方面是如何激發用戶主動使用AI,與用戶之間建立良好的交互與溝通;另外是,目前AI工具更像助理類的角色,如何發揮更深層次的作用、使得其更懂用戶還有待後續進一步迭代。從前述層面看,螞蟻還需要在加大用戶投教、科普的同時,根據現有用戶的使用體驗及反饋,持續打造細分場景解決能力,不斷升級AI交互功能。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