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醫腳 遭疑趁機增兵源
對於藝人閃兵案持續延燒,內政部長劉世芳22日表示,未來體檢過程中要如實申辦,也會配合役男本身健保就醫紀錄做雙方勾稽。(姚志平攝)
藝人「裝病」躲兵役,令乖乖盡義務的年輕人產生相對剝奪感,值此民氣可用之際,內政部規畫修改役男體位區分標準,未來身體質量指數(BMI)15至45以內都要當兵;但明明是體檢制度出現漏洞,政府卻要修改體位標準,頭痛醫腳,很難不讓人聯想是要趁機增加兵源。
現行役男體位區分標準BMI在15到35以內都要當兵,內政部役政司昨預告將拉高到45;而扁平足168度目前可免役,修改後則須改服替代役,引發討論。
BMI達45,意味着170公分高的男性體重約130公斤,軍中基層士官坦言,這些過於肥胖的役男即使入伍也很難正常操課,甚至得擔心他們被「操出問題」,未來管理勢必產生很大困擾。
現行役男體位區分標準2023年6月纔開始施行,如今又打算放寬,難道當時內政部、國防部認爲不適合服兵役的身體素質,短短2年後就變得沒問題了?變更原因爲何,內政部應對外說明。
藝人閃兵風波擴大備受關注,究其原因,他們藉由醫療漏洞假造「嚴重高血壓」取得免役體位,是兵役體檢制度出差錯,其中根本沒有一人是BMI超過35的過度肥胖者,內政部卻提出修BMI標準的解方,此等邏輯令人瞠目結舌。
解決「閃兵」問題不難,國防部、役政司只要修補制度漏洞,統一由三軍總醫院體檢並增加複檢次數與嚴謹度,同時加重相關刑責,拉高造假「閃兵」的風險成本,自然可杜絕這些投機行爲。
國軍想方設法提升兵源,改善缺兵窘境,箇中難處可以理解,但若劍走偏鋒,將體能不適合的人全拉進部隊,或許可快速美化入營數據,但這些兵遇到體測瓶頸或訓練不適而驗退,屆時單位也怕被檢討,問題還是無法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