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小英男孩” 迴歸?賴清德核電表態背後的路線妥協困局

7月26日「大罷免」挫敗重創賴清德政治聲勢。其「抗中保臺」兩大策略——拋出17項拒統因應方案與推動31席藍營立委罷免案——所營造的「賴式偏執執政」風暴,終在理性民意前撞得粉碎。黨內有聲音,賴清德脫離蔡英文路線的爆衝舉措,疑似源於2019年黨內初選遭蔡陣營壓制後的隱忍反撲。然而,這番「叛逆」非但未能開創新局,反使執政陷入失控危機。

相較之下,蔡英文卸任後國際能見度持續攀升,接連訪問捷克、法國、加拿大及英國,未來更傳獲美日邀約。其外交成果斐然: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宣佈移師臺北舉辦;英國前首相強森隨即回訪臺灣。就連賴清德主攻的內政議題,亦難逃「小英魔咒」——凡蔡英文反對之事,如大罷免、黨內決策爭議、具分歧性的政策倡議,賴清德均寸步難行。

爲挽回政治顏面,賴清德亟需在8月23日第二階段罷免投票扳回一城,而成功關鍵在於整合英系支持。對英系而言,「非核家園」是核心價值符碼,若賴清德強推核三廠延役,恐引爆黨內分裂風險。此時此刻,蔡英文更在意賴清德能否展現「尊蔡服從」的溝通誠意。此次賴清德在覈電議題上高調回歸「小英男孩」姿態,雖暫獲英系認可,但以其過往反覆性格,黨內仍狐疑:此舉究竟是解除魔咒的緩兵之計,抑或新一輪隱忍待機?

賴清德在覈電議題上的「尊蔡」表態,顯示其面臨政治困境與黨內壓力。這番迴歸蔡英文路線的舉動,既是爲了爭取英系支持以挽回政治聲勢,在現實挫敗之前,此舉究竟是真心妥協,還是權宜之計,仍有待觀察。

(文)政治社會觀察家- 張老書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