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發展未來產業 尋找臺灣未來護國神山

中國大陸近期提出九大未來產業,包括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慧、生物製造等領域,值得臺灣在當中尋找出未來的護國神山。圖/中新社

找尋臺灣未來下一個護國神山羣,其實就是發展臺灣未來產業,所謂未來產業,先進國家的戰略規劃是指是面向未來社會需求的、由當下尚未成熟的技術突破驅動的、未來可能會發展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臺灣未來的護國神山,可從過往經驗來找尋。

美國2019年2月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發佈主導未來產業報告,將未來產業作爲國家戰略,2020年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則啓動24項未來製造業(Future Manufacturing)資助專案。英國2017年發佈《產業戰略:建立適應未來的英國》白皮書,爲確保英國民衆能夠受益於未來產業變革,提出了爲應對四大挑戰而重點發展的四大未來產業,2019年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成立了標靶醫療、化合物半導體等13個未來製造業研究中心,重點支持早期研究的商業化以推動未來製造業能更快地採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

法國則啓動四期未來投資計劃〈Investments for the Future)。未來投資計劃前三期的優先領域是未來工業、未來工廠、未來交通等領域。2021年又宣佈200億歐元第四期「未來投資計劃」,推動未來產業和技術的發展。德國在2019年提出國家工業戰略2030,突出強調發揮企業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重點扶持光學、3D列印等十大重點工業,以保持其先進工業製造的全球核心競爭力。前述先進國家的未來產業規畫內容,可知未來產業主要集中在智慧、低碳、健康等三個領域。

對岸中國大陸在「2025中國製造」推動中提出八大新興產產業,近期則提出九大未來產業,八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綠色環保產業、民用航空產業、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九大未來產業則有元宇宙、腦機介面、量子資訊、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慧、生物製造、未來顯示、未來網路、新型儲能,除健康領域涵蓋較少外,智慧與低碳領域都有掌握,爲追求臺灣經濟成長與未來就業,看到先進國家與中國大陸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