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武漢控股一季度:增收不增利,加速國企改革謀求業績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實習生蘇燕 武漢報道
日前,武漢控股(600168.SH)發佈 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度財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75億元,同比增長21.62%;扣非淨利潤較2023年增長3.17億元。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達10.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3%,連續五年上漲;歸母淨利潤爲3124.98萬元,同比下降36.64%。
針對一季報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武漢控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主要原因是子公司武漢市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排水公司”)處理廠土地出讓金收回對應的信用減值損失減少7500 萬元,本期排水公司二郎廟污水處理廠土地出讓金及污水處理服務費應收賬款收回對應的信用減值損失減少分別爲2100萬元、2466萬元。
此外,在深化國企改革的當下,據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控股通過內部降本增效、重大資產重組、加強產學研合作等方式謀求業績增長點、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進“廠網一體化”建設
2025年3月,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廠網一體化”實施方案(2025—2027年)》,目標到2026年底,基本解決建成區市政污水管網混錯接問題,武漢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5%以上;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武漢市“廠網一體化”長效機制,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綜合效能顯著提升。根據方案,武漢市將通過優先實現“調度一體化”,推動實現“運維一體化”,最終實現“建管一體化”。
作爲武漢市城建系統進行股份制改造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武漢控股近年來不斷延伸水務環保產業鏈,主營業務包括污水處理業務、自來水業務、隧道運營業務。其中,在污水處理方面,該公司業務覆蓋武漢主城區、湖北及海南多地,2024年營收約20.14億元,佔總營收53.37%,同比增加4.57%。
“面對國家推行的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廠網一體化’模式,公司積極響應,對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網實施統一調度和運維,建立廠、站、網生產負荷聯動機制,提高污水收集及處理效能。”武漢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年報顯示,該公司設計污水處理能力達341.58萬噸/日,全年處理污水10.65億噸,同比增長4.56%。
此外,武漢控股的水務工程建設板塊亦表現突出。2024年,該板塊營收約14.32億元,同比增長67.91%,成爲增長引擎。“主要是承接了湖北省咸寧市主城區供水量提質工程等民生項目,受益人口超20萬人。”上述相關負責人指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漢控股現金流與負債率面臨一定壓力。2024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爲1299.58 萬元;2025年第一季度雖增長至 7238.35 萬元,但增長的背後是因爲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從資產負債情況看,2024 年末該公司資產負債率爲77.31%,2025年第一季度負債率爲76.7% 。
對此,武漢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受業務類型影響,應收賬款回款週期較長,而較長的回款週期使得公司資金週轉效率降低,影響了資金的正常流動,進而推高公司負債率,給公司短期經營帶來挑戰。
“公司已制定系列應對策略。從公司內部來說,通過多元化融資手段優化降低融資成本,實現降本增效,在運維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提高項目運營效率,並確保項目按時交付,避免因項目延期導致的回款延遲。”上述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加速打造新業績增長點
“當下及未來,公司會持續發力資本市場及科技創新,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武漢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加速國企改革驅動可持續發展,包括收購武漢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市城投集團”)持有的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武漢市政院”)100%股權;構建“1+N平臺”產學研創新生態圈等。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控股擬購買武漢市政院股權事宜落定,公司計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武漢市城投集團持有的武漢市政院100%股權,同時定增募集配套資金。
“武漢市政院爲集城鄉規劃、工程諮詢、綜合勘察、工程設計、項目管理、監理、檢測等業務和技術研發一體的綜合性勘察設計企業,也是武漢城市基礎設施智慧運營研發中心。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在水務環保主業構建‘規劃-諮詢-設計-施工-運維’等一體化服務能力,形成全產業鏈整體協同競爭優勢。同時,藉助市政院在城市基礎設施智慧運營及數字化、智慧化方面的技術儲備與科創成果轉化能力,加快前沿科技運用及高新技術迭代更新速率,促進各主營業務板塊提質增效。”武漢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武漢市政院成立於1954年,爲武漢市城投集團100%控股子公司,財務數據方面,2023至2024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31億元、8.18億元,實現淨利潤8033萬元、1.06億元。截至2024年底,其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爲23.5億元和12.5億元。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作爲國企的武漢控股持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促使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據介紹,武漢控股構建“1+N平臺”創新體系,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多所國內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打造了覆蓋技術研發、中試驗證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在平臺建設方面,已建成3家省級科創平臺。
“爲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公司還創新建立了‘四位一體’的轉化機制:一是需求導向的立項機制,圍繞生產痛點精準匹配高校研發資源;二是強化中試基地的橋樑作用,爲技術提供規模化驗證場景;三是推行市場化合作模式,通過聯合實驗室等方式開展合作;四是利用科創情報體系,鼓勵各單位主動對接高校資源。”上述負責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