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根技術,做強根生態——從孟晚舟最新年報致辭看華爲發展思路
華爲最新業績出爐!
3月31日,華爲發佈2024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華爲2024年結果符合預期,實現全球銷售收入超過86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兩成以上,淨利潤超600億元人民幣。
同時,華爲研發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華爲研發投入達到1797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490億元人民幣。
華爲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年報致辭中表示,未來三年,華爲要與經濟規律逆週期,加大戰略縱深投入,錯位發展,在根技術上壓強式投入。她特別強調,未來10年,AI算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將是系統對系統的巨大機會。華爲要堅持長期主義,與潮流同向發展。
從通訊領域最基礎的交換機做起,再到光纖和無線通訊,華爲目前正在打造包括計算、雲、終端在內的ICT全棧技術。
其中,2019年以來,華爲持續在根技術上紮根,打造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鯤鵬和昇騰等在內的生態體系,爲行業夥伴提供走向數智世界的數字化、智能化端到端的能力。“未來,華爲將持續做強根生態,圍繞鴻蒙、鯤鵬、昇騰、雲計算等業務,面向生態夥伴開放平臺能力。”孟晚舟說。
研發投入創下歷史新高
一份年報透露出華爲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依然堅定前行、持續創新的決心與實力。
根據華爲官網發佈的信息,2024年華爲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4%,淨利潤626億元。
孟晚舟在致辭中表示,2024年,華爲全體員工努力應對各種外部挑戰,持續提升產品質量、經營質量和運作效率,經營結果符合預期。其中,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週期低谷,經營結果保持穩健;計算產業得益於提前十年的佈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爲雲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具體來看,年報顯示,2024年,華爲ICT基礎設施業務、終端業務、雲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以及其他業務分別實現營收3699.03億元、3390億元、385.23億元、686.78億元、263.53億元、196.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38.3%、8.5%、24.4%、474.4%、79%,總營收同比2023年增長22.4%。
值得關注的是,華爲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華爲2024年研發投入達到1797億元,約佔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490億元。
從人員構成來看,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華爲研發員工約 11.3 萬名,佔總員工數量的 54.1%。龐大且專業的研發團隊,爲華爲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目前華爲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
華爲通過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構築起深厚的技術壁壘。在 AI 與算力方面,華爲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強調,未來十年AI 算力需求將激增,華爲通過 “天水計劃” 等佈局根技術,瞄準 AI 終端、智能網聯車等新戰場。截至 2024 年底,華爲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 15 萬件,持續夯實技術根基。
比如,華爲在蜂窩通信、短距通信、音視頻編解碼等多個主流標準專利領域居於領先地位,已經有數百家企業通過雙邊協議或專利池付費獲得了華爲的專利許可。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簽署超230份許可協議。
華爲董事會成員在業績說明會上強調,公司正通過架構性創新提升產業韌性,2025 年計劃將研發投入強度維持在 20% 以上,重點攻關算力網絡、光通信、半導體材料等基礎領域,持續爲公司的長遠發展注入動力。
投入根技術,做強根生態
在鴻蒙技術構建的初期,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數千名工程師放下手上原有的工作,將精力瞄向了一個出口:構建一個不依賴於他人的生態,這裡面既包括了HMS移動應用生態服務,也包括了鴻蒙操作系統(鴻蒙OS)等重要內容。在華爲看來,HMS生態的建設和發展是智能終端恢復海外銷售的必要條件,也是鴻蒙OS成功的基礎。
如今,鴻蒙生態克服了種種困難,並初具規模。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華爲鴻蒙系統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增長到4%;在中國市場,鴻蒙系統的份額則增至17%,跨過16%生死線的同時首次超越iOS。在最新的數據中,鴻蒙的份額達到了19%。
從最新公佈的進展看,今年五月份華爲將在電腦上首次實現鴻蒙系統的落地,這是華爲終端全面鴻蒙化的信號。但和手機以及平板不同的是,電腦的技術和生態壁壘更加堅固。
孟晚舟在年報致辭中提到,鴻蒙開發者超過720萬,生態設備超10億臺,鴻蒙生態處於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歷史節點。而類似的生態構建,也將成爲華爲目前最重要的戰略方向。
“華爲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持續加大生態建設上的戰略投入,建設好黑土地。2025年,華爲將持續做強根生態。”孟晚舟說。
根據財報中透露的數據,華爲雲、鯤鵬、昇騰和鴻蒙生態正在快速成長。截至 2024 年底,鯤鵬、昇騰已聯合超過 8500 傢伙伴、665 萬開發者,共同開發了 2 萬多個解決方案。
歷史證明,產業生態的繁榮是基礎,而根技術是生態發展的關鍵。華爲通過打造根技術,如昇騰提供開放的 AI 基礎軟硬件平臺,支持更多的大模型和應用跑得好。鯤鵬提供全流程工具鏈等,全棧使能夥伴的商業閉環,幫助開發者和夥伴成功,服務好開發者,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生態的融合共生和繁榮發展。華爲雲將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智能技術棧和開發者平臺的應用感知,持續做厚百花園的黑土地。
世界不確定性增強,但華爲確定的是要成爲強者。通過打造根技術,沿着大縱深持續培育黑土地,能做強華爲核心競爭力。未來三年,華爲計劃與經濟規律逆週期,加大戰略縱深投入,在根技術上壓強式投入,通過 “天水計劃”“地水計劃” 和 “太平洋計劃” 抓住智能時代戰略機遇,在算力時代爭取長期勝利。
“我們將持續飽和投入資源和力量在生態的發展上,不遺餘力支持好我們的夥伴,共同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選擇、更多的可能性、更極致的使用體驗。”孟晚舟表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產業生態不是簡單的1+1,而是融合共生。
人工智能時代拒絕機會主義
變革的衝擊力,往往不在於變化本身,而在於變化的速率。從 ChatGPT 橫空出世掀起熱潮,Sora 帶來全新突破,到 AI 技術助力成果斬獲諾貝爾獎,再到 DeepSeek歷經沉澱後強勢崛起,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正以迅猛之勢加速迭代,呈現出顯著的加速突破、應用導向的嶄新態勢。
在年報致辭中,孟晚舟首次以輪值董事長的身份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做出判斷,她認爲,展望未來十年,AI 算力的需求將持續攀升,這無疑將催生系統與系統間交互協作的巨大契機。
當下,近一到兩年的時間窗口,更是 AI 終端格局塑造的關鍵時期。AI 已然成爲終端設備的核心能力與體驗內核。隨着模型推理技術不斷精進,成本逐步降低,AI 終端的市場滲透率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幅躍升。可以預見,AI 終端、智能網聯汽車、AI 智能體將創造海量全新聯接,實現更高的上行帶寬、更低的時延,帶來更爲卓越的人機交互體驗,一系列超乎想象、震撼人心的新奇應用場景將不斷涌現。
事實上,在過去8個月,中國市場日均TOKEN使用量增加了33倍,其中付費TOKEN增加了15倍。華爲預測,2030年tokens消耗帶動的流量將超過當前移動互聯網接入總流量的3.5倍。AI技術正在以超乎每個人想象的速度發展,AI應用和創新井噴式涌現。
而對於華爲而言,過去已發佈盤古大模型5.0,實現了全系列、多模態、強思維的全新升級。此外,也推出了多種規格的模型,適配不同的業務場景,與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爲行業“解難題、做難事”,助力鋼鐵、製造、鐵路等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實現智能化升級,釋放數字生產力,使能千行萬業創新。
孟晚舟強調,人工智能是人類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最大機會,也是長期機會。不過,在大機會時代,華爲拒絕機會主義,聚焦構築產品核心競爭力,致力於把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 客戶,不焦慮、不迷失、不冒進,不被短期泡沫驅動,紮紮實實打造根技術,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
在AI技術爆炸的黑暗森林中,沒有根技術的企業如同“裸奔者”,隨時可能被降維打擊。華爲的選擇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在技術主權爭奪戰中,只有長跑者才能生存。當孟晚舟說出“紮紮實實打造根技術”時,實際上在說,華爲不僅要活過下一個冬天,更要成爲定義春天規則的人。
這場豪賭的代價巨大,但回報可能是下一個時代的“科技主導權”。正如光刻機巨頭ASML用30年攻克EUV光刻技術,最終扼住全球半導體咽喉一樣,中國技術在“根技術”領域的長征,或許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