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厝車站聯外巷道會車困難 立委爭取1700萬拓寬

楊瓊瓔等人前往會勘。(楊瓊瓔服務處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潭子區頭家厝車站啓用後,通勤需求增加,但聯外道路386巷僅6公尺寬,尖峰時段會車困難。立委楊瓊瓔與市議員賴朝國爭取中央、市府1700萬元經費推動拓寬,將巷道拓寬至11.5公尺並新建箱涵,提升交通與排洪功能。楊瓊瓔等人今天前往會勘,並指工程雖因管線遷移一度卡關,但已於6月開工,目前進度53%,預計明年4月完工,並樂觀期許「年底就能完工,明年農曆年前開放通車」,盼能紓解居民通勤瓶頸。

在立委楊瓊瓔、市議員賴朝國積極爭取下,中央與市府投入1700萬元,推動「砌石護岸改建箱涵暨道路拓寬工程」。楊瓊瓔今天相關單位會勘時指出,該工程雖一度因涉及臺3線中山路自來水與臺電管線遷移,導致無廠商投標,但經協調克服困難後,今年6月順利開工。

楊瓊瓔關心工程進度。(楊瓊瓔服務處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市府養護工程處說明,工程將新建全長約138.5公尺的箱涵,把巷道自6公尺拓寬至11.5公尺,徹底改善通行瓶頸。新設箱涵淨寬5.5公尺、深3.5公尺,通水斷面提升至18.55平方公尺,不僅能強化排洪能力,也能讓交通更順暢。

頭家東里長劉進福指出,386巷拓寬後,不僅通行更便利,也將帶動地方繁榮,感謝民代多年來奔走。他笑說,自己每天經過都會「順便監工」,非常期待早日完工通車。住在巷口的張姓住戶也說,這條路是往車站的必經道路,改善後對居民日常幫助很大。

賴朝國則強調,386巷東接頭家厝車站,西連臺3線,是居民通勤要道。若依都市計劃檢討拓寬,勢必涉及徵收與拆遷,不僅曠日廢時,也恐引發民怨。市府改採新建箱涵方式,善用既有空間,不必徵收就能有效改善交通。

楊瓊瓔表示,這項「小工程、大效益」計劃雖規模不大,但攸關居民生活與交通安全。她也提醒施工單位,要同步協調電杆遷移及照明設施下地,讓道路安全與景觀一起升級。

此外,楊瓊瓔一行人25日上午也前往福仁裡辦公處,辦理潭子區自來水管線汰換後的路面重鋪說明會。市府養護工程處指出,工程範圍涵蓋復興路、大新路等多條巷弄,將自9月30日起施工4天,改善總面積約1萬4536平方公尺,經費約900萬元。施工完成後可望提升行車安全、降低事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