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氣氛更強了?朱成志看20檔ONO股EPS和漲幅:AI大咖互相造勢,要防中秋變盤

知名投資人安德森警告,輝達計劃投資OpenAI 1,000億美元。不禁讓人聯想起網路泡沫。

文/朱成志

9月第一天,臺股就先跌破「2萬4」到23885點,但FED 9/18降息,美元指數轉弱、9/17臺幣一度升破30大關,外資9月大量回補臺股,累計到9/18,竟然高達2418億買超,所以臺股連創新高!

FED雖降息,但鮑爾潑冷水,認爲美股估值高,臺幣先升再貶,9月貶1.36角,Q3大貶5.67角,熱錢轉賣又溜了,9/26貶到30.5,臺股也急跌到25469點,但臺股仍是罕見的連五個月紅K,打破9月魔咒,4月以來V轉,波段大漲逾9000點,漲幅52.5%,融資由4/18谷底大增32.7%到2762億,比指數增幅少,並未失控,美臺股近日大漲,臺股再創26489點新高,但基期已高,光輝十月,干擾也變多了!

對臺灣一直有成見的美國商務部長,又喊先進製程晶片的美臺產能要五五分,挑戰傳統矽盾論,強調不能過度依賴臺灣,本土自制目標升到4成,鄭麗君副閣揆迴應不會答應55分,臺積電ADR溢價三成創天價,也帶動臺積電及臺股創高,但10/1美國政府關門,金價今年飆升逾40%,再創新高3862美元,黃金ETF的持有量處於2022年以來最高水準,內資熱,市場投機炒風起,若急漲到中秋,小心可能變盤拉回了。

川普要求電子產品的美製晶片與進口晶片一比一,美方要確保自己的矽盾供應鏈,Intel亞利桑那的最先進18A製程,拚今年底可以供貨,逼使臺積電加快布建,亞利桑那三廠2奈米和埃米級的A16製程,可望提前於2027年量產,比原先規劃早一年量產,四廠同樣製程,而五廠及六廠則用更先進的技術。原本就疑慮美國要切一半變成「美積電」,臺積電有73.8%的外資持股,很難逃避川普的勒索。

8/7對等關稅上路,臺灣被美國課以20%暫時性稅率,且稅率疊加,至今尚未有進展,估計政府難擋美方壓力,未來臺積電搬多少比例赴美?是討價還價的問題,輝達入股Intel 50億美元,9/18 Intel一度大漲3成,今年大漲8成,比今年nVidia多一倍!OpenAI只要下單,就可以從nVidia、Oracle搬錢!

「大訂單」帶動大漲,印股票換鈔票,AI大咖互相造勢,川普還會幫忙逼FED降息,這三家就拉高市值,創造AI大泡沫。輝達喊投資千億美元和OpenAI合作10GW的AI數據中心,輝達市值已4.5兆美元,甲骨文8200多億美元市值,OpenAI也估值大幅升高到數千億美元,這一波熱錢炒末升段5-3波的大投機氣氛更強了。

ONO火熱,OpenAI、nVidia、Oracle三家的投資迴圈,美國AI大基建「星際之門Stargate」新增五個地點啓動大投資,甲骨文接3000億美元的Open AI大訂單,今年大漲7成,OpenAI執行長奧特曼9/30低調來臺,拜會鴻海及臺積電,討論合作細節,臺積電肯定明後年大成長,但愚公也一定要移神山赴美。

TikTok 美版由川普主導由美企入主,但OpenAI由旗下生成式影片AI模型Sora 2驅動的獨立社羣App,打造「AI版抖音」,用戶可利用OpenAI新一代生成式影片模型,製作長達10秒的短影音。對高速資料傳輸需求暴增,催動龐大光通訊需求,上詮共同封裝光學元佈局是目前臺面上唯一與臺積電合作CPO,還有環宇-KY、華星光、波若威、聯鈞、光聖等迎新一波大商機。

美股與臺股9月至今頻創歷史新高指數,主要推手就是「ONO概念股」,包括:散熱產業的健策、奇𬭎、雙鴻;先進製程臺積電、IP族羣世芯-KY、創意;鴻海、緯創、廣達、英業達、神達、仁寶等AI伺服器也大紅;晶圓檢測股穎崴突破2000元大關,精測、旺矽也是千金股,未來因爲AI比重會越來越大,前段晶圓檢測大成長,股價就突破本益比,向上拉高!

NVIDIA持股7%今年3月IPO 的CoreWeave,搶到meta142億美元算力合約,下單給緯創、技嘉,迎廣也吃到機櫃商機,今年飆漲2.5倍,緯創又有Dell、HP GB200訂單,今年獲利8.1元,明年預估11~13元,近日大漲到150元上下,本益比太低。

廣達明年獲利20元上下、鴻海估15元,兩家本益比皆落在15倍左右,緯創子公司緯穎8月營收又歷史新高,月增13.55%,年增近2倍,今年估獲利250元,今年大成長,本益比也僅13倍。

iPhone 17系列號稱銷售火爆帶動「換機潮」,Apple 9月大漲,但今年才小漲2%,遠比不上甲骨文和輝達,臺積電的2奈米有15大客戶瘋搶,大多來自高速運算的AI應用,即使外資9月下半個月小量調節2.3萬張,股價仍連創歷史新高到1370元。

美股Wolfspeed(WOLF)是全球SiC龍頭,擁有「長晶棒」最高端技術優勢,但之前分析大陸殺價競爭,造成近年大虧,由2021年10月天價134.84美元,崩到6/30宣佈破產重組,只剩0.388美元,透過美國破產法第11章的制度聲請重組拚「敗部復活」,9月申請「以債做股」,馬上飆漲9倍到3.425美元。

9/29美國證交會(SEC)通過大減資,同時宣佈任命五位新董事,包括美光前全球資深業務副總Mike Bokan,以及即將於今年自康寧總裁職務退休的Eric Musser,9/29暴漲17.2倍。

臺股的第三代半導體目前拚不過國際大廠,世界先進去年以每股 49.6 元參與漢磊私募,成爲 13% 的最大股東,但漢磊今年還要賠 2 元,和嘉晶、合晶、臺亞,甚至矽晶圓環球晶、臺勝科都大漲。美中對抗下,臺股想像空間大,SiC趁機大漲,但有點虛。國巨收購茂達21.43%成功,爲最大單一股東,國巨分拆後創新高,後續電源管理IC及MOSFET將有大整合。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