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抱「孫公司」 永擎衝 AI 伺服器藍海!和碩集團輕資產策略出擊

和碩大家長童子賢(中)親自出席永擎科技業績說明會,與永擎董事長許隆倫(右二)、副總陳鬆儉(右一)、總經理大家長童子賢(中)親自出席永擎科技業績說明會,與永擎董事長許隆倫(右二)、副總陳鬆儉(右一)、總經理沙韋旭(左二)、副總陳式仁(左一)合影。 王鬱倫/攝影

和碩(4938)集團傳喜訊!董事長童子賢20日親自出席伺服器廠永擎(7711)科技業績說明會,他用閩南語致賀詞說「就是來抱孫!(孫公司)」他並透露未來集團還有東擎科技(工業電腦)及美彤生醫(生技美妝)會陸續上市櫃,他表示華擎(3515)與永擎與老華碩時代不同,將走無工廠(Fabless)輕資產經營模式。

永擎是和碩集團小金雞,2025年營收可望倍增衝破200億元大關,今年底前將IPO,20日包括和碩童子賢、華擎董事長童旭田、上下游供應鏈都出席致賀。

永擎採取委外代工方式生產伺服器,沒有自有工廠,是目前臺廠中唯一無工廠伺服器業者,公司表示主機板在臺灣、中國大陸、越南生產,系統在臺灣組裝,除和碩外,還有多家合作臺廠。

華擎採無工廠路線經營 與協力代工廠長年合作

對於永擎無自有工廠的設計規劃,童子賢解釋,這其來有自,在華碩(2357)跟和碩尚未分家的年代,因爲主機板市場很大,無法一家通吃所有市場,故成立華擎去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營運模式也與華碩不同,華擎偏向無工廠路線,分家後,永擎跟華擎持續朝無工廠型態發展,但和碩跟同業在資金規模達千億元等級者就會以實體制造爲主。

永擎指出,這些協力代工廠商都合作多年,透過掌握工廠IP(永擎提供物料、標準作業流程和測試標準),代工廠僅提供場地與人力管理,就能確保品質與製程的控制,若未來有美國在地生產需要,也可以藉助和碩及華擎北美據點,或是交貨給客戶位於加拿大及墨西哥系統組裝廠手中。

永擎定位相對其他AI伺服器業者特殊,電子五哥爭搶一線科技雲端服務公司(CSP),永擎則專注於二三線區域雲端服務業者、AI新創及OEM,永擎主管指出,其客戶業務以公有云爲主,該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高達37.6%,客戶的使用量雖然不大,但在區域上相對分散。

永擎表示,這類客戶對服務品質要求高,永擎會在前期的階段就與客戶展開合作,並提供小型的客製化需求,客戶初期可能以自用爲主、後續因算力需求增長而開始有客製化需求,藉此建立深度的客戶黏着度。

目前北美四大CSP業者也有一些小型專案委託永擎設計服務,這意味一些訂單規模不夠大的案子,連電子五哥都不願意承接,但毛利率相對好,就會交到永擎手中,這也說明永擎目前業務與五哥並無衝突。

法人關心永擎與、碩都做AI伺服器 是否造成「內戰」?

法人最關心兩大重點,分別是AI需求能見度及永擎與和碩都搶吃AI伺服器生意,是否有內部競爭疑慮。

對此童子賢表示,「現在AI只是在起步階段,天地非常的寬」,永擎主管則表示,由於伺服器的迭代速度從過去的兩三年一代,加速到每年一代,永擎必須投入更多研發資源,故會與和碩產品上進行合作,藉由分工互補,各自專注於擅長的領域,可以覆蓋更廣泛的平臺需求。

永擎舉例,永擎較擅長HGX高速運算和通用型伺服器,和碩則以機櫃伺服器及NVL規格伺服器爲主,若規格符合需求,和碩也會跟永擎拿伺服器主機板給客戶。

永擎以自有品牌伺服器起家,隨後跨入ODM業務,目前雙軌並行,2024年下半推出GPU伺服器業務,2025年AI伺服器業務比例已衝上8成,帶動業績翻倍成長,目前通用伺服器業務比例20%,其中主機板(L6)及系統機櫃(L10)比例各半。

展望AI景氣,永擎資深副總陳式仁指出,目前訂單能見度已經到2026年第1季度,由於Vera Rubin架構會在2026年第3季度推出,每一個世代轉換時都是一次洗牌機會,永擎會更注意市佔率鞏固及成長,預估未來伺服器需求會兩極端發展,雲端客戶的AI訓練會朝多模態訓練發展,以機櫃型態架構爲主,推論AI則因代理AI或物理AI的問世有多樣需求。

永擎預估今年第4季度營收動能將維持與第3季度接近或小幅增長5%~10%,即便出貨量持平,但由於GB200開始出貨,產品單價(ASP)提高也將帶動營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