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富爸爸當靠山!網家(8044)股價無力挨酸「救不起來」原因曝光
網家董事會拍板私募案,統一斥資24.6億元認購網傢俬募6,169.4萬股,藉此取得網家三成股權。圖/PChome 24h購物提供
統一(1216)去年入股網家(8044),惟今年以來網家營運表現依然不如預期,虧損也持續惡化,引發PTT網友熱議,有網友指出,外商電商蝦皮有騰訊、酷澎有韓國資金與美國金主,對臺灣市場形成強大壓力;網家創辦人詹宏志爲求轉型,引進統一作爲「富爸爸」,理應在物流與資金面獲得支撐,卻仍無法扭轉頹勢,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統一與網家的策略問題。
網家今年上半年營收176.18億元,年減3.87%,營業損失1.93億元,稅後淨損3.69億元,EPS -1.89元。PTT網友討論統一入股案,有人直言,統一本身就是「電商門外漢」,入股後幾乎看不到改革,價格與物流毫無優勢,「消費者眼瞎嗎?」也有人認爲,統一此舉更多是爲阻止競爭對手壯大,而非真心投入電商經營,導致資源與整合成效有限。還有人批評統一收購的電商事業普遍缺乏創新,「1+1從來沒大於2」,甚至連原本有市場優勢的博客來也逐漸失色。
另有意見認爲,統一實體通路強勢,但礙於怕衝擊本業,不敢大幅殺價或放寬免運,無法與蝦皮、酷澎這類肯燒錢搶市的對手競爭;加上介面設計、商品分類、活動內容缺乏吸引力,對年輕消費族羣黏着度不足。有網友形容統一旗下電商「食材不錯,卻亂煮一通」,最終難以與跨境平臺抗衡。
悲觀派更直言「救不起來的」,認爲臺灣市場規模有限,本土電商缺乏價格優勢與獨特服務,消費者往往比價後轉向對岸或跨境平臺。也有留言酸「爸爸再有錢,成績也難好」,將網家的困境比作扶不起的孩子,並質疑統一隻是出錢,卻未派人深度參與經營。
但也有少數聲音指出,pchome在部分購物體驗與配送速度上仍有優勢,對熟悉平臺的消費者依舊具有便利性;另有網友期待統一若能整合旗下多個電商入口網站、物流資源,或許仍有機會打造「臺版亞馬遜」。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