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朝小野大 爲何陳水扁沒那麼多問題?
▲第11屆立法院朝小野大,行政立法對抗,政治僵局難解。(圖/記者屠惠剛攝)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大罷免失敗後,賴清德政府面臨嚴重考驗,綠營內部也出現檢討聲音。前副總統呂秀蓮建議賴清德跨黨派組閣,前總統陳水扁則在表態「力挺賴卓體制重新再出發」的同時,建議行政、立法都該局部改組,調整戰略。讓人不禁想起陳水扁第一任總統時,也同樣是朝小野大的「雙少數」總統,但爲何處境沒有像賴清德這麼糟?
陳水扁8年任內 都是朝小野大
陳水扁2000年當選總統時,立法院225席立委民進黨只有70席,2001年立委改選民進黨成長到87席,連同當時泛綠的臺聯13席也只有100席,2004年則變成民進黨89席+臺聯12席,8年任期都是朝小野大。
陳水扁剛就職時任命國民黨籍的國防部長唐飛出任行政院長,結果不到5個月就請辭,換上張俊雄出任閣揆,之後的行政院長都一直是民進黨籍。雖是朝小野大,但當時行政、立法之間的對立和摩擦明顯沒有像現在這樣嚴重,即便在紅衫軍倒扁之時,行政院的一些政策都還能獲得立法院支持。
▲過去1年,立法院朝野不斷激烈衝突。(圖/記者李毓康攝)
綠營部分人將現在與陳水扁時期的不同,歸因於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能調和鼎鼐,而如今的韓國瑜卻沒有同樣的威望和能耐。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有點說服力,但政院的政策和法案不能獲得立法院的支持,不怪閣揆和官員,都怪立法院也實在沒有道理。
陳水扁和賴清德 政治性格大不同
陳水扁最知名的理論就是「衝突、妥協、進步」,陳水扁本質上是能妥協的人,不管黨內、黨外都是;而賴清德的政治性格則明顯不同,動輒想要把對手完全殲滅、寸土不讓,全黨上下跟着賴清德all-in大罷免,失敗後變得毫無退路。
陳水扁時代與現在最大的不同,在於司法的角色,當時的大法官會議遠比現在的憲法法庭更加中立且節制。張俊雄宣佈停建核四引發憲政僵局時,大法官會議做成釋字520號解釋,認爲這是國家重要政策變更,需經立法院同意,但也只要求兩院協商解決。最終王金平和張俊雄在臺北賓館簽訂「兩院協議」,政院改變政策續建核四,讓爭議劃下句點。
當時的大法官通常不介入行政、立法之間的爭議,更不碰立法院內議事,很多政治性的釋憲都不受理,讓行政、立法兩院必須自己協商解決。而賴清德就任後的憲法法庭,不僅勇於處理政治性的釋憲,且動輒法官造法,凌駕於立法權之上,113年憲判字第8號的「廢死」、憲判第9號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都是如此。
▲行政院對國會立法議案,多次提起釋憲。圖爲憲法法庭宣判國會擴權釋憲案。(圖/翻攝司法院網頁)
大法官偏幫行政院,讓行政系統根本不須協商、妥協,所有自己不愛的法案,通通都丟給憲法法庭擦屁股就好。原本的兩院摩擦,也自然就升級爲三院甚至四院混戰,最終導致立法院修改《憲訴法》,提高釋憲的人數門檻,變相封印憲法法庭。
大罷免失敗 內閣改組也沒用
大罷免失敗後,很多人主張賴清德應該換掉卓榮泰,大幅內閣改組才能重啓新局,但賴清德卻明顯不肯。卓榮泰近日接連總預算追加預算、災後特別預算及韌性條例修正案,明顯就不是「看守」的姿態,沒有任何一個即將下臺的閣揆,能在下臺前做出這麼多重大的決定。
賴清德不承認失敗,不願大幅內閣改組迴應新民意,政治僵局自然就無解。更何況,賴清德面臨的不僅僅是行政、立法之間衝突的僵局,中間還有司法系統的問題,即便賴清德願意改組也無解。
以政院剛通過的《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爲例,行政院沒有依法編列軍人加給3萬元,並揚言將提出釋憲。立院今年6月三讀通過《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軍人待遇條例》時,政院並未提出覆議、已由總統公佈生效,如今卻不承認立法院三讀通過法律的效力,明顯是藐視國會。
▲立法院朝野不斷衝突,政院拉本應中立的司法院打羣架,讓政治衝突更加無解。(圖/記者屠惠剛攝)
賴政府如今民調低迷,史上提覆議最多的卓榮泰自然不敢再像之前那樣動輒覆議,但如今的作法卻是「以釋憲取代覆議」,嚴重破壞權力分治的原則,又再次重複拉大法官打羣架、讓憲法法庭擦屁股的模式。更何況如今政院根本還沒提出釋憲,憲法法庭也未做出暫時處分,政院就逕自決定這兩法可以不必遵守,態度比以往還要囂張,就是認定司法院已經是政院的司法局,必然會照單全收政院的主張。
政治亂源在大法官 沒下臺就無解
不公正、不節制、沒底限的大法官,纔是今天政治的亂源,是他們給了政院無限對抗的底氣,讓所有政治衝突因而無解。同樣是朝小野大的雙少數總統,陳水扁時代因爲大法官有節操,所以行政、立法能妥協,政治爭議還能找到解方;而賴清德有一票聽話的大法官,所以爲所欲爲,政治衝突自然無解。
大罷免失敗壓抑了賴清德和民進黨的氣焰,但原本應該下臺的卓內閣卻是變本加厲,更加藐視國會、無視民主精神。這樣的政治僵局還要延續好幾年,至少在這批大法官全數下臺之前,都不可能有解。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