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感謝中國醫生給了我女兒第二次生命”——記第26批中國援塞拉利昂醫療隊
新華社弗里敦8月22日電 通訊|“感謝中國醫生給了我女兒第二次生命”——記第26批中國援塞拉利昂醫療隊
新華社記者高劍飛
“女孩一週前入院時病情危重,存在嚴重的光聲敏感症狀並頻繁抽搐。”第26批中國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兒科專家黃雲軍日前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對一名6歲破傷風患兒的救治經歷。
“我們迅速確診患兒的病情,但最大的挑戰是稀缺的破傷風抗毒素血清。好在經過協調,我們及時拿到救命藥物。”黃雲軍說,經過甲硝唑加青黴素鈉靜滴抗感染,破傷風抗毒素滅活循環毒素注射以及靜脈營養和液體支持,患兒抽搐症狀基本消失,已能自主緩慢進食。
據醫療隊隊長劉龍飛介紹,自從醫療隊3月初從湖南省出發,進駐位於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中塞友好醫院以來,藥品和醫療設備短缺只是醫療隊面臨的諸多考驗之一。
面對科室設備老化、供水依賴水井、水塔漏水、電力供應不穩定等艱苦條件,醫療隊在救治病患的同時,還要快速熟悉制水和發電,學習修補水塔、發電機維修等技能。
醫療隊在保證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建立了“藥品動態清單”制度,每週梳理庫存、優先保障急救與慢性病用藥,同時申請國內支援、補充抗瘧藥等緊缺物資;自備應急電源與製氧設備,確保手術、重症監護等關鍵環節不受停電影響。
自進駐以來,醫療隊已完成超過1萬人次的診療工作,其中包括近百臺高難度外科手術及100餘人次的緊急搶救。醫療隊內科團隊針對瘧疾、傷寒、高血壓等疾病優化診療流程,成功救治腦型瘧疾、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新生兒窒息、毒蜂嚴重蜇傷等數例危重症患者;外科團隊在設備有限的情況下,開展腫瘤切除術、骨折復位固定術等多臺手術。
破傷風患兒的母親凡塔·賈洛對中國醫療隊表示由衷感謝:“感謝中國醫生給了我女兒第二次生命,祝願我們兩國友誼長存。”
主動深入社區也是醫療隊的工作重點。今年以來,醫療隊前往佩佩爾港等偏遠地區和社區,開展多場義診活動,爲200餘名村民提供免費診療和愛心捐贈。劉龍飛說:“我們主動在社區和福利機構組織義診活動,爲最需要的人羣送醫送藥,獲得熱烈反響。”
爲提升塞拉利昂本土醫療能力,援塞醫療隊全力培育本土醫護力量,開展多場心肺復甦急救技能培訓,覆蓋當地醫護人員100餘人次。同時捐贈藥品與器械,協助醫院完善科室管理制度,規範手術消毒隔離與藥品管理等。
當地醫生和護士對中國醫療專業人員的高水平指導表示感謝,認爲這對整體提升塞拉利昂醫療水平至關重要。“與中國醫生建立的夥伴關係非常重要。”中塞友好醫院外科主任阿卜杜勒·巴赫說,“這種合作對我們學習和改善醫療服務幫助很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