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區路名同音異字 桃園修法禁止

桃園市政府將修法明定同區路名不得重複或同音異字。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市有不少路名同音異字,還位於同行政區,例如中壢區中原路與中園路,不僅容易混淆,郵差、物流遞送物品也常搞錯;市府2016年已制定自治條例遏止亂象,卻又開放例外,導致路名爭議持續。桃園市民政局修改相關規定全部禁止,預計下週送市議會審議。

類似問題散見各區,例如桃園區北新街與北興街、建新街與建興街;平鎮區新榮路及興隆路;八德區建新街與建興街;楊梅區富元街和富源街;蘆竹區新福街和興福街、大興路和大新路;龜山區龍新街和龍興街;龍潭區龍源路與龍元路、龍興路與龍新路;觀音區福新路與福興路,總計有12組同行政區的路名亂象。

同音異字的路名考驗認字、口語能力,過去常有問路民衆因同音異字路名,結果跑錯地點或方向,耽誤不少時間,尤其外地人或不熟路況者更容易出問題;警方和消防勤務指揮中心受理報案時,遇到同音異字的路名,也得一再確認路名及位置,耽誤派案時間。

桃園市政府2016年訂自治條例,規範全市新命名道路不得與既有道路重複或同音異字,但是後來應地方要求,增訂准許特殊情況可例外,近日蘆竹區又傳出「源福三路」與「源福三街」的爭議。

議員劉勝全指出,蘆竹區的源福三街因航空城重劃開發將走入歷史,地方想保留路名,在重劃區新設源福三路,但源福三街仍有9戶,新路名遭民政局駁回;地方爭取後,最後經協調,源福三街9住戶同意改名,源福三路才能命名成功。

民政局表示,爲杜絕往後爭議,重新修改自治條例,未來新闢道路即使有特殊情況,也不能與同區路名重複或同音異字;此修正案已經送桃園市議會,預計本週審議。

民政局表示,現存的同音異字路名,若要更名,需要更名範圍內建築物所有權人逾五分之一連署,並提出命名建議,經戶政事務所審查,再徵得範圍內建築物所有權人逾三分之二同意,才能報核,但目前無人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