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又要開始攪局了嗎?美企轉嫁關稅成本蠢蠢欲動

許多企業試圖將更高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意味着關稅對通膨的影響可能隨着時間愈來愈明顯。圖爲美國民衆在超市採購日用品。美聯社

美國消費者物價在3月寫下九個月以來最小增幅,不過4月的數據可能加速回升,因爲許多企業試圖將更高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美國預定週二(13日)與週四分別公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零售銷售數據。根據彭博資訊對經濟分析師的調查,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美國4月核心CPI預期上升0.3%,高於3月時寫下九個月來最小增幅的0.1%。

雖然週二的數據可能顯示,目前進口品關稅升高引發的轉嫁效應有限,但許多經濟分析師預期這種影響會隨時間變得更加明顯。這有助解釋爲何消費者愈來愈擔心通膨、經濟和就業市場。預定週四公佈的4月零售銷售數據可能持平或變動不大,不如3月時成長了1.3%,反映出民衆的一些焦慮。

另一方面,企業進退兩難,一方面試圖透過漲價來減輕關稅成本,另一方面又擔心漲價會導致消費者縮手,引發銷售下滑。不過,由於川普政府暫緩實施特定關稅以便尋求與各國達成貿易協議,一些企業可能暫緩調漲價格。

彭博分析師表示,「儘管關稅成本多數會由美國承擔,爲何消費者物價通膨仍然如此溫和?我們認爲這是因爲需求正在放緩,零售業者發現難以在不導致需求急劇下滑的情況下轉嫁更高的成本,儘管他們仍將嘗試這麼做。如果這種效應持續,那麼關稅的淨通膨影響可能會比一般認爲的還要小。」

同時間,近期針對製造商與服務業者的調查顯示,投入成本正在上升,這可能迫使他們調整價格。美國政府預定週四公佈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這將揭露躉售成本的壓力。

聯準會(Fed)在5月7日維持利率不變後表示,貿易政策可能導致通膨與失業率雙雙上升的風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