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疑慮上升…學者預測:央行不會預防性升息

去年第一季央行理監事會議因預期臺電四月調漲電價,祭出預防性升息半碼因應,今年第一季又面臨同樣情況,不過,這次央行可能會有不同做法。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爲,電價調整一定會對通膨帶來影響,但受經濟情勢影響,央行這次維持利率不動的機會比較大,利率至少按兵不動到四月以後再說。

中央大學每月調查消費者的物價信心,分數愈低,代表對物價上漲的疑慮愈深。二月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民衆認爲未來半年物價不是大漲就是小漲,大部分民衆充分感受物價上漲壓力。

今年物價上漲因素其實很難控制,吳大任分析,電價調漲部分,過去多漲工業用電,接下來漲電價的對象很可能會移轉到住宅用電及商業用電,不論是工業用電還是商業用電,對物價的影響是比較間接的,因爲廠商成本增加了,不見得會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但住宅用電就是直接影響家庭支出,直接納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計算,對物價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消費者不僅要直接負擔住宅用電的調漲,臺鐵票價也要漲,高鐵可能跟着漲,數十年沒有調漲的水價也醞釀漲價。吳大任說,這些價格若全面調漲,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會顯著提高,更何況外食費及醫療支出等造成國內物價上漲的因素,也都持續存在。

不過,吳大任認爲,央行今年應該不會針對電價調漲祭出預防性升息,主因是這次經濟前景不確定因素太多,特別是下半年經濟情況,臺灣對美國有極大順差,川普政府遲早會關切臺美貿易逆差問題,若臺商迴應川普期待,將投資重心轉向美國,則臺灣民間投資規模就會縮小,進而衝擊經濟成長。

吳大任說,「我們的經濟挑戰還滿大的」,萬一嚴重到轉呈衰退,央行不只不能升息,還得降息救經濟,考慮到高度不確定,央行三月理事會針對利率,只能繼續按兵不動,等到美國政策明朗後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