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未退聯準會卻降息 背後究竟有何經濟意涵?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9月17日下午2時宣佈降息1碼(0.25%),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調降至4.00%至4.25%區間。(圖/路透)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一如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9月17日下午2時(臺北時間18日凌晨2時)宣佈降息1碼(0.25%),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調降至4.00%至4.25%區間。這是繼去(2024)年12月18日降息,也是川普今年初重返白宮後,聯準會的首次降息。
會後,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強調,本次降息不是因爲經濟已陷入衰退,而是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反映出當前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潛在下行壓力。那麼,在通膨水準仍高的情境下,「預防性降息」背後究竟隱含着什麼經濟意函?頗值探討。
經濟動能放緩 降息未雨綢繆
不可否認,川普對等關稅勢必對貿易及經濟造成不小衝擊,雖然美國GDP成長預測仍維持在中低速穩定區間,2025至2028年的中值落在1.6%至1.9%之間,但市場與政策制定者愈來愈擔心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
聯準會預估2026年GDP增幅預測中值爲1.8%,上次爲1.6%。2027年GDP增幅預測中值爲1.9%,上次爲1.8%。2028年GDP增幅預測中值爲1.8%,數據看來,雖然維持成長,但成長幅度似乎有停滯現象。
此外,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活動明顯放緩,特別是9月初以來公告的非農新增就業人口遠低於預期,顯示就業市場下行風險快速提高,製造業景氣持續收縮。8月失業率從7月的4.2%,上升至4.3%,創2021年10月後的最高點,上升趨勢已不容忽視。
在這樣的背景下,若聯準會選擇按兵不動,可能導致企業與家庭對未來信心進一步惡化,進而影響投資與消費。鮑爾此時出手降息,正是希望以「預防性」措施緩衝經濟下行風險,避免在風險尚未全面爆發前,經濟陷入不可逆轉的下滑。
通膨水準仍高 降息似乎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通膨水準仍未完全回落。2025年核心通膨率(PCE)預測中值爲3.1%,2026年雖降至2.6%,但仍高於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理論上,在通膨水準下,應採升息政策抗通膨纔對,降息政策似乎是矛盾的。
然而,若從「風險平衡」角度切入,邏輯便清晰許多:當前的挑戰已從單純的物價控制,轉向「如何在高通膨與經濟放緩之間取得平衡」。
鮑爾選擇優先處理潛在的就業惡化問題,反映出聯準會更擔心美國經濟硬着陸的後果。與其冒着失業率大幅攀升、企業倒閉潮的風險,不如提前降息,維持市場流動性,給經濟一點緩衝空間。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圖/路透)
聯準會堅稱獨立性 降息有地緣政治考量
不能忽視的是,川普政府重返白宮後,不時地要求聯準會主席鮑爾降息,否則要開除他,自然對聯準會形成間接壓力。川普一向偏好低利率,認爲有助於刺激股市與經濟。雖然鮑爾強調決策獨立,但政治環境難免成爲外部背景。
不過,這次降息並非單純迎合政治,而是建立在數據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尤其是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供應鏈調整仍未完全結束,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如中東衝突與能源價格波動對通膨的影響),若外部衝擊與內部經濟放緩同時發生,美國經濟可能陷入困境。
聯準會顯然不願在這種環境下賭一把,預防性降息有其道理。
利率路徑顯示 未來降息次數
市場將利率點狀圖顯示聯準會官員對聯邦資金利率未來幾年走向的預測。FOMC每位成員都會給出對未來三年每年年末及更長期間內,利率合理區間的中值預測,每個人的預測代表圖上的一個「點」。
根據聯準會公佈的最新利率點陣圖顯示,聯準會官員預期年底前還可能再降兩次,各1碼,使年末利率落在3.625%。2026年再降一次後,利率中位數將降至3.375%。這顯示聯準會並未打算大刀闊斧地進入快速降息循環,而是「漸進式調整」,以保留政策空間。
這種「慢速降息」有幾個意涵。
一、維持靈活性,一旦通膨再度升溫,聯準會仍可重新加息,而不至於被過度寬鬆政策綁手綁腳。
二、避免市場過度解讀,過快降息可能被市場解讀爲經濟已陷入嚴重危機,反而引發恐慌。
三、傳遞穩健訊號,聯準會希望向外界釋放政策仍然謹慎,既非過度樂觀,也非過度悲觀。
聯準會決策動見觀瞻 各國央行審慎評估
美國作爲全球最大經濟體,聯準會貨幣政策一舉一動都牽動全球資本流向。在聯準會宣佈降息1碼後,17日美元指數劇烈震盪,一度跌至2022年以來新低;黃金現貨價格觸及每盎司3,707.4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遭遇獲利了結賣壓回跌,美股表現則漲跌不一。
值得留意的是,美元可能面臨新一波貶值壓力,引發亞洲等新興市場貨幣升值(包括臺幣在內)。再者,對其他央行而言,聯準會降息卻是一把「雙面刃」。若跟進,恐助長全球資金寬鬆,進一步推升資產泡沫;若不跟進,則本國貨幣可能承受升值壓力,影響出口競爭力。
這意味着,美國的「預防性降息」將迫使全球央行在未來幾季更加小心翼翼。在關稅及全球經濟充滿變數下,臺灣央行是否一如以往地跟進降息,端賴理事會的明智抉擇。
▼美國作爲全球最大經濟體,聯準會貨幣政策一舉一動都牽動全球資本流向。(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