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很重要!一個人是否有錢,先看他五個最親密的朋友
圖/pixabay
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 (Daniel Crosby)
當一家公司或其主要產品變得無所不在,以致提到該公司或產品名稱就可以代表整個產業類別時,這個品牌就算塑造得非常成功。
我的意思是像當我們想知道什麼事時,不會說「去搜尋引擎上發問」,而會說:「你直接去 Google 一下吧 !」當我感冒的時候,我不會請別人遞面紙給我,我會說:「給我一張舒潔(Kleenex)。」我的孩子們超喜歡吃Jell-O*果凍,若我問他們要不要來幾盒「明膠甜點」,我懷疑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如果有人說需要你的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代表他是要請你在上面簽名。※
漢考克爲什麼變成簽名的代名詞呢?這個故事相當引人入勝,同時也展現社會認同的力量確實可以改變人生。
在《美國獨立宣言》上簽名的五十六個人都知道,如果事情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發展,他們等於是在簽署自己的死亡證明。這個現實在文件本身也展現得清清楚楚:「爲了支持這篇宣言,我們堅決信賴上帝的庇佑,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和我們神聖的名譽,彼此宣誓。」
他們願意爲此而死,也願意爲此失去所有的財富。
在一七七六年美國十三州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社會認同(social proof)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這種心理現象指出,如果我們看到其他人採取某項行爲,我們做出同樣行爲的可能性就會提升,因爲大腦會在觀察到的行爲中尋求驗證。約翰.漢考克是大陸會議⊕主席、《獨立宣言》的第一位簽署人,他巧妙的利用這種心理偏誤。他搶先以又大又粗的字體、醒目的簽下自己的名字,強烈暗示他已經將性命豁出去,向其他尚未簽署的代表傳達堅定的信心。如此一來對房間裡的其他人提供社會認同,讓大家明白,漢考克是認真的。果然,這招奏效了。
他的同儕感到安心,受到漢考克的影響,確信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於是一個接一個上前,在文件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漢考克著名的簽名形成社會認同,在其他五十五位代表之間建立團結一致的氛圍,鞏固他們追求獨立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立場。十三州的人民同樣受到鼓舞,也讓國際社會注意到這件事。
社會認同之所以有效,是因爲人類是羣聚的社會性生物,這也是演化上使我們能夠建立偉大文化和文明的真理,但也表示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會受身邊他人的行爲影響,不論好壞。
二○○七年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和詹姆斯.福勒(James H. Fowler) 發表的論文中,使用弗雷明漢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資料庫,它是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健康研究之一。兩人的結論是,最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會肥胖的指標中,其中一項是在控制其他重要變數的情況下,周遭的人是否肥胖。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體重嚴重超標會在人與人之間潛在傳播,可將其視爲導致流行病惡化的因素之一。只要你有一個超重的朋友,你變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五七%;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最近體重顯著增加,你步上後塵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四○%。同樣的,如果配偶一方變得肥胖,另一方變胖的可能性也會上升三七%。
顯然,社會因素在我們的健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會認同也可以爲生活中面臨各項挑戰的兒童和青少年創造奇蹟。 「美國大哥大姐會」(Big Brothers Big Sisters)是一個著名的非營利組織,爲美國和加拿大的年輕人提供輔導計劃。一九八八年進行的研究發現,身邊有積極指導員的年輕人,呈現較高的教育程度和經濟自給能力。與對照組相比,有指導員、十至十六歲兒童日後使用違禁藥物、打人或逃學的情況減少許多。在家裡,兒童和青少年身邊有積極正向的長輩也有好處,他們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會更好,並且在剛成年時普遍的更有自信。
你應該不太驚訝,在健身房和操場上行得通的方法,同樣也能用在工作場合。 「企業社會資本與負債」(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and Liability)的研究中,清楚說明企業內部人際關係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一個人如果融入以信任、資訊共享和合作爲特徵的高層級社會資本交際圈,更有可能獲得寶貴的資源,例如:金融資本和商業機會,從而帶來更好的財務成果。
但是,社會認同能雖然能夠提升利他行爲和職場表現,它同樣也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負面後果。其中一個就是經由媒體報導所引起的自殺行爲模仿現象「維特效應」(Werther-Effect),它強化媒體對弱勢者的潛在影響,讓弱勢者在接觸到詳細或駭人聽聞的自殺描述後,更容易產生自殺的想法和行爲。
二○○七年出版的研究《「維特效應」:是傳說還是現實?》揭示社會認同的力量。該研究描述一套奧地利發佈的媒體報導自殺案指南,自一九八七年起,它就被當成實驗性自殺防治措施的一部分。指南提供一個架構,讓新聞單位以負責任和敏感的方式報導自我傷害的相關主題,目的在於將引發模仿自殺的風險降至最低。
指南的效果顯著。剛開始,這份新的媒體報導指南的影響相當正面,實施六個月內地鐵自殺和自殺未遂事件就減少八○%。從更廣泛的觀點來看,這份敏感的媒體報導指南成功影響個人行爲, 維也納的自殺死亡人數與實施前的一九八○年代中期相比,下降四○%,這就是最好的證明。該趨勢顯示奧地利的媒體報導指南對防範自殺行爲產生正面影響。
現代社會普遍認爲,一個人是什麼樣子,可以從他五個最親密的朋友是什麼樣子看得出來。由此可見,朋友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必須明智的選擇自己的朋友。克里斯塔基斯和福勒做完前述的肥胖研究之後,又進行另一項後續研究,兩人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有一個吸菸的朋友,你吸菸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六一%。除此之外,如果朋友的朋友吸菸,受試者吸菸的可能性會增加二九%; 若是第三層關係(third degree of separation)*,受試者的吸菸風險則會增加一一%。
另一方面,這項研究也顯示,快樂可以經由社交網路傳播。如果受試者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那麼受試者感到快樂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約六%。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活在世上很孤獨、凡事都只能靠自己,我們就無緣利用社交網路鼓勵自己活得健康、快樂、甚至擁有富足的力量。
人類的社會性讓我們能以動物界其他生物難以想像的方式進行合作,但這也表示我們常常和周圍的人一樣好、一樣壞、一樣快樂或一樣悲傷。在意識到社會認同和社會傳播對整體健康、財富和幸福的影響力後,想要尋求充實和富足生活的人更要注意如何選擇朋友。相對的,將心比心,我們也要成爲真正的良師益友,展現支持和鼓勵對方的特質,對朋友產生正向的影響。如此一來,才能啓動深遠、積極的良性循環,彼此扶持,走上幸福之路。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財富的靈魂:行爲金融學家教你洞悉人性的致富心態》
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 (Daniel Crosby)
心理學家和行爲金融專家,致力於協助各組織理解人類心理與市場的交會點。
克羅斯比博士的首部著作《個人基準:整合行爲金融與投資管理》(Personal Benchmark: Integrat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他的第二本著作《行爲投資金律》(The Laws of Wealth,大牌出版)榮獲2017年「公理商業圖書獎」最佳投資書籍,已被翻譯成12種語言。2019年,第三本著作《非理性效應》(The Behavioral Investor,今週刊)也是「公理商業圖書獎」最佳投資書籍,書中全面探討健全財務決策中的神經學、生理學和心理學。
在解讀市場心理之餘,丹尼爾是一位丈夫和三個孩子的父親、聖路易紅雀隊的狂熱粉絲、美國南部的探險家,以及業餘的辣醬製作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