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嬌客 臺北市立動物園將精進照養

去年11月從新加坡動物園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雄性侏儒河馬Thabo在10日死亡,園方11日坦言,照顧Thabo過程的確還有需要精進。(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溫予菱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動物園除了10日痛別侏儒河馬Thabo,年初來自泰國的雙角犀鳥白目也病逝,去年日本馬來貘Hideo因衰竭肺水腫抵臺時已死亡,去年送走最老亞洲黑熊小熊、兩隻小貓熊,還有園內僅存的單峰駱駝等動物。園方11日坦言,照顧Thabo過程中,的確還有需要再精進,未來將會改善,盡全力降低動物意外離世。

去年11月19日從新加坡動物園到臺北動物園的Thabo,在歷經檢疫期、環境適應期後,今年農曆年前於非洲動物區亮相,保育員2月發現Thabo右腳出現小傷口,經投藥治療,食慾持續低落,前天凌晨4時22分死亡。

動物園動物組長吳立信昨表示,初期透過獸醫師投藥,小名「湯包」的Thabo症狀有好轉,但Thabo怕藥味,保育員嘗試把藥物藏在食物中,並從Thabo喜歡的蘋果開始,但被發現後,不論蘋果有無藥物都不肯食用,甚至把食物咬開確認再進食,保育員只能把食物展開。

吳立信指出,Thabo後續狀況變差時,也有和新加坡園方聯繫,但沒取得太多進一步消息。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坦言,Thabo來臺後對於環境適應或現場狀況已超乎園方過去經驗,像是有段時間不願下水,但侏儒河馬若沒頻繁下水,皮膚可能龜裂,接續數波寒流,雖園方補強水池溫度,但對長期住在新加坡的Thabo因溫差產生不適壓力。

曹先紹說,全臺侏儒河馬目前有2公7母,不僅面臨近親繁殖還有年齡老化,爲維持臺灣侏儒河馬族羣,與新加玻動物園合作借調Thabo來臺。

他強調,機構間合作最重要是資訊透明,待病理解剖資料齊備後,希望能和新加坡動物園開視訊會議,精進未來照養方式。

動物園獸醫室主任鄭秋虹表示,Thabo在9日有采集最後一次血液,已將檢體送去培養釐清感染源,需待1、2周纔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