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臺灣入聯 巴拉圭、帛琉發聲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在聯合國大會24日總辯論發表演說,直指當前國際體系排除中華民國(臺灣)違背「正義原則」。圖爲賴清德總統(右)2024年接見訪臺的貝尼亞(左)。(總統府提供)
臺灣邦交國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上爲臺灣加入聯合國發聲。巴拉圭總統貝尼亞在發言強調:「現在是拔起數十年來不正義的樹根,在聯合國給臺灣一個位置的時刻。」帛琉總統惠恕仁也在大會呼籲,聯合國迫切需要納入臺灣,真正參與國際事務。
貝尼亞在聯合國大會24日總辯論發表演說,直指當前國際體系排除中華民國(臺灣)違背「正義原則」。巴拉圭與臺灣有長達67年外交關係,立基於雙方經濟利益與共同的民主價值。雖然維持這樣的外交立場可能要「付出經濟成本」,但「做對的事無價」。
貝尼亞表示,近來臺海局勢升高、侵略性軍演與好戰言論頻傳,不僅威脅東亞地區安全,也潛在影響全球秩序。
貝尼亞認爲,臺灣與其國際角色,不應被排除於多邊機制之外,給予臺灣在聯大論壇位置,是糾正長年不正義的契機。他說,臺灣在聯合國論壇必須有個位置、這是正義原則,更批評聯合國體系排除臺灣的作法,是沉默化2300萬臺灣人民。
接着貝尼亞發言的是馬紹爾羣島總統海妮。她說,儘管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案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正當地位,但並未處理「誰該坐在那個代表席位」爭議,聯合國及秘書處該停止對臺灣及其護照持有人的歧視性政策。
隔日,聯大總辯論中,惠恕仁指出,納入臺灣不只是臺灣的權利,也能強化聯合國的包容性與整體功能,所有人都應能在世界體系提出方案、被聽見,不該因身分、國號或爭議被拒於門外,排除臺灣是錯誤的制度設計,世界社羣必須改變現狀。
惠恕仁強調,中國大陸長期將2758號決議等同「一箇中國共識」,將臺灣視爲其一部分。這種解讀沒有法律依據卻被政治力放大,導致外界聽不到(臺灣)2300萬人的聲音,無法全面參與聯合國體系,也無法對世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