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砍公教年金」列優先法案 國民黨團:保障尊嚴也是重建信任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召開「停砍公教年金修法啓動! 爭公道! 要尊嚴!」記者會,書記長羅智強、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立委牛煦庭出席。(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國民黨立院黨團今(22日)宣佈,「停砍公教年金」列爲本會期優先法案,日前在委員會已審查藍委提案《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修正草案。黨團強調,此次修法是「停砍」年金所得替代率,並非恢復2017年改革前標準,目標在阻止文官崩潰、爭取公平對待與保障公教生活,盼透過「停砍年金」找回社會信任,維護公教尊嚴。

書記長羅智強指出,馬政府時期報考公職人數高達52萬人,如今降至16萬人,暴跌七成。公教是國家運作核心,「連民進黨執政都靠公教撐起半邊天」,但如今年輕人不願報考公職,顯示體制吸引力崩潰。羅智強說,找不到優秀的老師與文官,國家如何前進?他批評民進黨「欺負公教」,勞保自109年起累計撥補逾5000億元,卻不願爲公教退撫基金撥補780億元,「支持勞保撥補卻拒補公教,這不是雙重標準是什麼?」

他強調,國民黨團修法是「停砍非恢復」,目前公教所得替代率僅剩七成,退休人員僅求不再被減。民進黨執政後,公職逐漸淪爲「低階行業」,唯有停砍年金,纔是重建信任與真正改革。羅智強呼籲賴清德政府「不要再欺負軍公教警消」。

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指出,主計總處數據看似亮眼,但民衆荷包縮水,通膨讓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公教面臨「二次剝奪」。他說,2017年年改以「基金永續」爲由削減所得替代率,要求共體時艱,如今物價暴漲卻未調整,等於讓退休金實質貶值,這不只是金錢,更是尊嚴與信任問題。林沛祥主張,應建立「退休金隨物價指數(CPI)調整」機制,讓制度迴歸合理。他質疑,若政府能因財政困難修改承諾,卻無視物價變化,年輕公教又如何相信未來保障?「今天的退休公教,就是明日在職公教的鏡子。」

藍委牛煦庭則批評,2017年民進黨以改革爲名行鬥爭之實,鼓動社會情緒、挑動世代對立,讓奉公守法的公教被推上批鬥舞臺,「退休金被砍,人格也被羞辱」,成爲民主歷程的傷痕。他指出,8年過去,改革不僅未改善社會氛圍,反讓信賴被破壞、人力流失。反觀勞保可透過撥補支撐財務,「若撥補也是改革,爲何公教不能同樣對待?」這是政治算計與雙重標準。

牛煦庭表示,國民黨團提出的是理性、居中、可執行的妥協方案,讓社會找到和解道路、停止凌遲退休公教。當年修法明訂要定期檢討退撫制度,8年來卻未檢討,如今正是時候。「停砍年金不是討價還價,而是討回信賴保護。」

藍委林德福指出,民進黨宣稱「軍公教勞」一體改革,實際只砍軍公教、不敢動勞保基金。國考報名人數從每年35萬降至16萬,年輕人對公職怯步,顯示民進黨年改政策失衡。國民黨團主張停砍年金,讓公教退休生活重拾保障。

藍委翁曉玲則表示,7年前蔡政府強推「霸凌式」年改,讓退休公教在物價高漲下苦不堪言,現職公教也因擔憂未來被砍而士氣低落。公職考試人數暴跌、學校缺老師,顯示政府人力正被推向懸崖。她直言,民進黨的退撫制度改革是「失速列車」,國民黨提出「停砍逐年扣減」修法,是爲制度止血。

翁曉玲強調,修法並無18%議題,也非回覆七年前標準,只是凍結未來四年繼續遞減。她指出,公教不是次等勞工,政府是僱主,必須承擔最終支付責任。退撫基金缺口並非公教造成,而是政府提撥不足,應從預算補足,讓公教重新信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