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給愛麗絲」就要追車!臺灣倒垃圾文化太有趣 吸一票日本粉絲
臺灣垃圾車播放世界名曲,成爲許多外國人眼中的特殊風景。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臺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Taiwan_in_Japan)2月5日於社羣平臺X上發文,談及「臺灣垃圾車的音樂」。文內提到聽到「給愛麗絲」或「少女的祈禱」這兩首曲子的旋律時,會讓人坐立難安。因爲這表示垃圾車快要來了,若沒有及時趕上,可能還得追着跑。這則貼文引起許多日本的臺灣垃圾車愛好者熱烈討論。
有網友表示因爲他太喜歡臺灣的垃圾車,去年還特別買了一臺會發光、且真的能播放音樂的臺灣垃圾車玩具。另一位網友也提供相關在地情報,「還有可以和垃圾車配成一套的資源回收車」。還有網友分享在臺灣遇到垃圾車的經驗,留言道雖然他沒有在臺灣居住過,但在澎湖觀光的兩個星期中,每到丟垃圾的時間都覺得很興奮。因爲他小時候看過其他人把一包包垃圾投進垃圾車裡的情景,默默地對這件事感到十分嚮往。
臺灣民衆大多已被「給愛麗絲」或「少女的祈禱」這兩首名曲洗腦,一聽到旋律,體內的倒數計時器就會被啓動,在五到十分鐘內迅速處理家中垃圾,抓着垃圾袋、踩着拖鞋衝出家門。
分別寫出「給愛麗絲」、「少女的祈禱」的樂聖貝多芬和波蘭19世紀作曲家特克拉(Tekla),一定沒有料想到自己創作的樂曲日後會以此種方式深入一個國家的大街小巷,形成另一種別具特色的在地文化。而這個臺灣民衆習以爲常的生活風景,還曾經獲得國際媒體《紐約時報》和《衛報》的專題報導,引起衆多旅臺外國人士的好奇,留下深刻的印象。